關於醫家<唐威源>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清代醫家唐威源,字維德,山東益都人士,為乾隆年間著名兒科專科醫家。其於1752年所著《痘科溫故集》二卷,乃繼承《黃帝內經》五鬱治則理論,專論痘疹鬱滯之病機與條達治法,並融會個人臨證心得,於兒科痘疹治療領域具重要學術價值。

《痘科溫故集》以《素問·六元正紀大論》所載木鬱達之、火鬱發之、土鬱奪之、金鬱泄之、水鬱折之等五鬱治法為理論核心,針對痘疹發病過程中氣血鬱滯、毒邪壅滯之病機特點,創立系列疏解透達之法。書中詳述痘疹由初熱、見點、起脹、灌漿至收靨各階段之鬱滯證候,並提出相應解鬱透毒治則,如初熱期主用辛涼透表以解衛分鬱熱,見點期注重活血透毒以疏氣血鬱滯。

該著作收錄六十三首治痘專方,方劑配伍嚴謹體現「鬱者發之」的治療思想。如「解肌透毒湯」以升麻、葛根為君藥,佐以牛蒡子、連翹,專治痘疹初起鬱而不發;「活血透膿散」以當歸、赤芍活血,配伍穿山甲、皂角刺透膿,針對痘疹灌漿期氣血鬱滯之證。另附「痘後余毒諸方」,針對痘毒未清、餘熱鬱結之變證,創立清熱解毒兼以疏瀉鬱火之治法,如「黃連解毒湯」加減方。

唐氏於書中特別強調「痘本火毒,貴在透發」的學術觀點,認為痘疹病理關鍵在於「鬱」,主張治療當以「疏其氣血,令其條達」為要。其將五運六氣理論與痘疹發病相結合,指出歲氣變化對痘疹鬱發狀態之影響,如木運之年當注重疏肝解鬱,火運之年宜加強清透鬱熱等因時制宜之法。

此書現存清乾隆十七年壬申(1752年)刻本,後收入《珍本醫書集成》兒科類,為中醫兒科痘疹治療學之重要文獻,體現清代醫家對《內經》鬱證理論的創造性發展與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