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唐威源>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唐威源,清代醫家。字維德。山東益都人。精於兒科,撰《痘科溫故集》二卷(1752年)。該書以《內經》五鬱之治為本,論痘鬱條達之法,且參以己驗。書中附有治痘六十三方及治痘後餘毒諸方。

唐威源,字維德,山東益都人。清代醫家。精於兒科,著有《痘科溫故集》二卷。

《痘科溫故集》是一部論述痘疹病因、病機、診斷、治療的專著。全書分為三卷,第一卷論述痘疹的病因、病機、診斷、預後;第二卷論述痘疹的治療;第三卷論述痘疹的預防。

《痘科溫故集》是一部具有重要臨床價值的醫學著作。它以《內經》五鬱之治為本,論痘鬱條達之法,且參以己驗。書中附有治痘六十三方及治痘後餘毒諸方。

《痘科溫故集》對後世的痘疹治療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清代醫家王孟英在《溫病條辨》中引用了《痘科溫故集》的論述,並對其進行了評價。他說:「唐氏《痘科溫故集》論痘鬱條達之法,甚為精當。」

《痘科溫故集》是一部重要的中醫學著作,它對後世的痘疹治療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以下是《痘科溫故集》的部分內容:

痘疹之為病,其因有二:一曰外感,二曰內生。外感者,風寒暑濕燥火六淫之邪,乘人虛弱,侵襲肌膚,而發為痘疹。內生者,飲食勞倦,情志不遂,蘊結於內,而發為痘疹。

痘疹之為病,其機有二:一曰邪毒,二曰鬱熱。邪毒者,六淫之邪,入於肌膚,而化為毒邪。鬱熱者,飲食勞倦,情志不遂,蘊結於內,而化為鬱熱。

痘疹之為病,其證有四:一曰初起,二曰透發,三曰結痂,四曰脫落。初起之證,身熱惡寒,頭痛身痛,口渴飲水,食欲不振,大便溏薄,小便短赤。透發之證,身熱微退,頭痛身痛減輕,口渴飲水減輕,食欲稍增,大便正常,小便清長。結痂之證,身熱退盡,頭痛身痛消失,口渴飲水消失,食欲正常,大便正常,小便清長。脫落之證,痂皮脫落,皮膚光滑,無皮痕。

痘疹之為病,其治有三:一曰清熱解毒,二曰疏風散邪,三曰養陰生津。清熱解毒者,以清熱解毒之藥,解除痘疹之邪毒。疏風散邪者,以疏風散邪之藥,散除痘疹之外邪。養陰生津者,以養陰生津之藥,滋養痘疹之陰津。

痘疹之為病,其預後有三:一曰不出痘,二曰出痘不透,三曰出痘透發。不出痘者,多因正氣不足,邪毒內蘊,而致痘疹不發。出痘不透者,多因邪毒壅盛,鬱閉肌膚,而致痘疹不透。出痘透發者,多因正氣充足,邪毒外散,而致痘疹透發。

痘疹之為病,其預防有三:一曰調攝飲食,二曰調暢情志,三曰適度鍛鍊。調攝飲食者,飲食要清淡易消化,不宜過食肥甘厚味,不宜過食生冷寒涼之物。調暢情志者,情志要保持平和,不宜過喜過怒,不宜過思過慮。適度鍛鍊者,適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