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唐宗海>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唐宗海(1847-1897年),清末醫學家。字容川。四川彭縣人。少習儒,後因父病,乃留心醫學。光緒十五年(1889年)進士。亦以醫聞名。見識廣博,治學提倡「好古而不迷信古人,博學而能取長舍短。」為早期試圖匯通中西醫學的代表人物之一。

唐宗海認為,中醫和西醫各有優缺點,應當取長補短,相互學習。他主張中西醫學的匯通,並著有《中西匯通醫經精義》等書,對中西醫學的交流和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唐宗海的醫學思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他認為中醫和西醫各有優缺點,應當取長補短,相互學習。
  • 他主張中西醫學的匯通,並著有《中西匯通醫經精義》等書,對中西醫學的交流和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 他提出了「止血、消瘀、寧血、補血」四大治血證原則。
  • 他著有《本草問答》兩卷,書中論及本草學理論,比較中西藥學之異同與短長。
  • 他著有《金匱要略淺註補正》九卷、《傷寒論淺註補正》七卷。以上五書合稱《中西匯通醫書五種》。
  • 他著有《醫學見能》四卷、《痢疾三字訣》、《醫易通論》、《醫易詳解》各一卷(附《醫案類錄》)以及《醫柄》、《六字方證中西通解》等。

唐宗海是一位具有開拓精神的醫學家,他對中西醫學的交流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