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螳螂子」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螳螂子,中醫名詞,有兩個解釋:

  1. 病證名。出《幼科金針》。又名妨乳、頰脂墊。小兒生後一月左右,口腔內兩側近牙齦處,出現腫硬隆起的脂肪墊,剖視之頗似螳螂子,故名。小兒患此,吮乳困難,甚至啼哭不能出聲,日久則面呈黃色,以鼻準部為顯。宜暫停吮乳6-8小時,將乳汁擠出,用滴管或小湯匙喂兒,即可自愈。如硬塊不易消退,可用冰硼散塗齒齦,每日二三次,切忌割治。
  2. 即桑螵蛸的別名。

螳螂子,病證名。出《幼科金針》。又名妨乳、頰脂墊。小兒生後一月左右,口腔內兩側近牙齦處,出現腫硬隆起的脂肪墊,剖視之頗似螳螂子,故名。小兒患此,吮乳困難,甚至啼哭不能出聲,日久則面呈黃色,以鼻準部為顯。宜暫停吮乳6-8小時,將乳汁擠出,用滴管或小湯匙喂兒,即可自愈。如硬塊不易消退,可用冰硼散塗齒齦,每日二三次,切忌割治。

《幼科金針》曰:

“螳螂子,小兒生後一月,口內兩邊近牙齦處,腫硬隆起,如螳螂子狀,故名。妨乳,小兒吮乳,即覺疼痛,不肯吮乳,此病多因乳汁太濃,或乳汁內有熱毒,或小兒脾胃虛弱,不能消化乳汁,乳汁積聚於口內,化熱成毒,結成腫塊,故致妨乳。治法:暫停吮乳6-8小時,將乳汁擠出,用滴管或小湯匙喂兒,即可自愈。如硬塊不易消退,可用冰硼散塗齒齦,每日二三次,切忌割治。”

螳螂子,即桑螵蛸的別名。《本草綱目》曰:

“桑螵蛸,生桑樹上,形如螳螂子,故名。一名桑螵蛸,一名桑螵蛸子,一名桑螵蛸實,一名桑螵蛸實子,一名桑螵蛸實實,一名桑螵蛸實實子,一名桑螵蛸實實實,一名桑螵蛸實實實子。其狀如螳螂子,大者如彈丸,小者如豆,色黑,有光澤,質堅硬,不易碎。氣微腥,味鹹。”

桑螵蛸,性溫,味鹹,入肝、腎經。具有補腎固精、止遺精、縮尿、止帶、止血、消癰腫、解毒的功效。主治遺精、滑精、早泄、尿頻、尿急、尿不盡、帶下、崩漏、癰腫、瘡瘍、毒蛇咬傷等症。

現代研究發現,桑螵蛸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抗氧化、抗腫瘤、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壓、抗衰老等多種功效。

桑螵蛸是一種非常好的中藥材,具有多種功效,可以用於治療多種疾病。但是,桑螵蛸性溫,味鹹,有一定的刺激性,不宜過量服用。如果有特殊情況需要服用桑螵蛸,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