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絛蟲病」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絛蟲病,又名寸白蟲病、白蟲病、脾蟲病。《諸病源候論》卷十八:「寸白者,九蟲內之一蟲也。長一寸而色白,形小扁,……以桑枝貫牛肉炙食,並生慄所成。」多因食生肉或未熟豬牛肉所致。症見腹痛、腹脹、泄瀉或瀉出白色節片等。治療以驅蟲至頭節排出為止。可選用檳榔、南瓜子、仙鶴草根、石榴皮等。

絛蟲病是一種由絛蟲寄生於人體腸道引起的疾病。絛蟲是一種體長可達數米的線狀寄生蟲,其頭部較小,身體由許多節片組成。絛蟲病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腹痛、腹脹、腹瀉、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噁心、嘔吐等。嚴重者可出現貧血、營養不良、肝功能損害、腸梗阻等併發症。

絛蟲病的診斷主要依據臨床表現和糞便檢查。糞便檢查可以發現絛蟲的節片或蟲卵。

絛蟲病的治療主要包括驅蟲治療和對症治療。驅蟲治療可以使用絛蟲素、阿苯達唑等藥物。對症治療可以使用止痛藥、止瀉藥、消化酶製劑等藥物。

絛蟲病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不吃生肉或未熟的豬牛肉。
  2. 不吃被絛蟲污染的水或食物。
  3. 保持個人衛生,勤洗手。
  4. 定期進行體檢,發現絛蟲病及時治療。

絛蟲病是一種可以治癒的疾病。如果發現自己有絛蟲病的症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