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鼻骨」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鼻骨

鼻骨為解剖學同名骨,呈長方形,左右各一,相互構合,形成鼻背之主要支撐結構。在中醫學理論中,鼻不僅為呼吸之門戶,更與臟腑經絡密切相關,故鼻骨之形態與功能亦間接反映人體氣血及臟腑狀態。

中醫理論中的鼻與鼻骨相關概念

  1. 鼻與肺的關係
    《黃帝內經》云:「肺開竅於鼻。」肺主氣司呼吸,鼻為肺之竅,其通氣功能與肺氣強弱直接相關。若肺氣充盈,則鼻竅通利;反之,肺氣虛弱或受外邪侵襲,可致鼻塞、流涕等症。鼻骨作為鼻部之支架,其結構穩固與否,亦可能影響鼻竅通暢。
  2. 鼻與經絡的聯繫
    鼻部為多條經脈所過之處,尤以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督脈等為主。手陽明大腸經「上挾鼻孔」,足陽明胃經「起於鼻之交頞中」,而督脈則循行於鼻柱。若鼻骨受外力損傷或發育異常,可能影響經氣運行,進而波及相關臟腑功能。
  3. 鼻骨與面相學
    中醫面相學中,鼻稱為「審辨官」,主財帛與健康。鼻骨端正豐隆者,多象徵氣血充沛、脾胃健運;若鼻骨歪斜或凹陷,則可能提示先天不足或氣血失調。此雖非直接診斷依據,但可作為望診之輔助參考。
  4. 鼻骨損傷與治療
    傳統中醫對鼻骨外傷之處理,除手法復位外,亦重視內服藥物以活血化瘀、行氣止痛,如《傷科補要》記載之「正骨紫金丹」。另可配合針灸,取迎香、合谷等穴,以疏通局部氣血,促進恢復。

綜上所述,鼻骨於中醫學中不僅為解剖結構,更與臟腑、經絡、氣血運行密切相關,其狀態可作為診察人體健康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