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桃花癬」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桃花癬

病名。見《外科證治全書》卷四。指吹花癬,詳見該條。

引文

《外科證治全書》卷四:“桃花癬,生於面及手足,如桃花色,故名。治法:用白礬、黃連、黃柏、苦參、地膚子、荊芥、防風、薄荷、蟬蛻、白芷、甘草,各等分,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日三服。”

釋義

桃花癬,又稱吹花癬,是一種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膚病。主要發生在面部、手足等部位,皮損呈淡紅色或褐色,邊緣清楚,表面覆蓋有鱗屑。本病好發於春夏季節,與氣候潮濕、悶熱有關。

治療

桃花癬的治療以清熱解毒、殺菌止癢為主。常用中藥有白礬、黃連、黃柏、苦參、地膚子、荊芥、防風、薄荷、蟬蛻、白芷、甘草等。可內服中藥,也可外用中藥製成的膏藥、洗劑等。

預防

桃花癬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 保持皮膚清潔,勤洗手。
  • 避免接觸過敏原。
  • 注意個人衛生,不共用毛巾、浴巾等。
  • 在潮濕、悶熱的季節,注意防護,避免皮膚受損。

注意事項

  • 桃花癬患者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 桃花癬患者應避免接觸化學物品。
  • 桃花癬患者應避免搔抓皮損,以免引起感染。

結語

桃花癬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但如果治療不當,可能會引起皮膚感染,甚至留下疤痕。因此,患者應積極治療,並注意日常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