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滕伯祥>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南宋醫家滕伯祥,字號不詳,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生卒年失考。其人性情仁厚,樂善好施,鄉里譽為「滕佛子」。少時即留心醫藥,後從名師習岐黃之術,深得《內經》《難經》之旨,尤精於小兒科證治。

滕氏於兒科諸疾中,特擅治疳積之證。其學術承襲錢乙《小兒藥證直訣》之說,認為小兒「臟腑柔弱,易虛易實」,於疳積辨治獨具心得。主張分型論治,將疳證分為「脾疳」「肝疳」「心疳」「肺疳」「腎疳」五類,並創製相應方劑。其用藥注重健脾消積,善使茯苓、白朮等藥健運中焦,佐以使君子、榧子等驅蟲之品,更配合針灸療法於特定穴位施治。

所著《走馬急疳真方》一卷,專論小兒走馬疳(又稱急疳)之證治。該書詳述此證因「胃熱上攻,齒齦腐爛」所致,強調早期需清胃涼血,用黃連、生地等藥;後期則需益氣生肌,取人參、當歸等品。書中更載外治之法,如以綠袍散、錫類散等方外敷患處,體現其內外兼治之特色。

滕氏臨證重視望診,尤察小兒面色、指紋及舌象變化。其治疳積必先觀患兒腹部青筋、毛髮枯榮,再參合脈象,此與《幼幼新書》所載診法互為發明。另據地方志記載,其曾改良「七珍丹」配方,於原方中加入蘆薈、胡黃連等藥,增強清肝消疳之效,為當時蘇州醫家所推崇。

其學術影響及於元代,曾世榮《活幼心書》多處引述其說。明代《普濟方》兒科門亦收錄其治疳驗方數則,足見其術歷久不衰。吳中醫派後世傳兒科者,多奉滕氏為地方兒科之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