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提按端擠法」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提按端擠法
提按端擠法為中西醫結合正骨八法之一,主要針對骨折或關節錯位之復位手法,其核心在於調整骨骼之「中軸」位置,使斷端恢復解剖結構。此法依據移位方向分為「提按」與「端擠」兩大手法,分別對應前後側(上下)與內外側(左右)之位移,以達「陷者復起,突者復平」之效。
手法原理與操作
- 提按法
適用於骨骼前後側(上下方向)之移位。操作時,醫者以兩手拇指按壓突出之骨折端向下,其餘四指則環抱下陷之另一端向上提托,形成對向用力。此手法藉由反向施力,使上下錯位之骨節歸位,恢復中軸線之平衡。 - 端擠法
適用於骨骼內外側(左右方向)之移位。操作時,一手固定骨折近端以「端」正其位,另一手則施力將向外突出之遠端向內「擠」壓,使兩斷端緊密貼合。此手法強調橫向力之調控,以矯正側方移位。
中醫理論基礎
提按端擠法融合中醫「筋骨並重」與「動靜結合」之理念,遵循《醫宗金鑑》所述「摸、接、端、提、推、拿、按、摩」正骨八法之精髓。其施術時需配合患者呼吸節奏,並依據「筋喜柔不喜剛」之原則,手法需柔穩精準,避免粗暴用力,以免加重筋絡損傷。此外,此法亦重視「氣血流通」之效,復位後能促進局部氣血運行,加速瘀散腫消。
臨床應用
此法常見於四肢長骨骨折(如橈骨、脛骨)及關節脫位(如肩關節、肘關節)之治療,尤其適合單純性閉合骨折。透過提按端擠之協調施力,不僅能恢復骨骼解剖位置,亦可調理周邊經絡,減少後續氣滯血瘀之弊。
提按端擠法體現中醫「以手法代刀針」之智慧,強調精細操作與整體調衡,為正骨療傷之重要技術。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