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太陽腑病」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太陽腑病
太陽腑病,又稱「太陽腑證」,為《傷寒論》中太陽病傳變的重要證型之一。其成因多由太陽經證未解,邪熱內傳膀胱之腑所致。根據病機與臨床表現,可分為「蓄水證」與「蓄血證」兩大類,二者雖同屬太陽腑病,然病位、病性及治法迥異。
一、蓄水證
病機:太陽表邪未解,隨經入腑,邪熱與水互結於膀胱,導致膀胱氣化功能失司,水液代謝失常。
主要症狀:
- 口渴而飲水不解,甚則「水入即吐」(水逆證)。
- 小便不利,少腹滿或脹。
- 煩躁不安,夜寐不寧。
- 或兼表證,如發熱、惡風、脈浮等。
治法:通陽化氣、利水滲濕,兼解表邪。
代表方劑: - 五苓散(茯苓、豬苓、澤瀉、白朮、桂枝):方中桂枝通陽化氣,兼解表邪;茯苓、豬苓、澤瀉利水滲濕;白朮健脾助運,共奏化氣行水之效。
二、蓄血證
病機:太陽表邪化熱入裏,與瘀血互結於下焦(少腹部位),血熱搏結,擾亂心神,瘀阻脈絡。
主要症狀:
- 神志異常,如「其人如狂」或「發狂」,此因瘀熱上擾心神所致。
- 少腹急結或硬滿,按之疼痛。
- 小便自利(與蓄水證之小便不利鑑別關鍵)。
- 脈象沉澀或沉結,反映瘀血內阻。
治法:活血化瘀、瀉熱逐瘀。
代表方劑: - 桃核承氣湯(桃仁、大黃、桂枝、甘草、芒硝):適用於瘀熱初結,證輕而狂躁未甚者,以桃仁活血,大黃、芒硝瀉熱通瘀,桂枝通行血脈。
- 抵當湯(水蛭、虻蟲、桃仁、大黃)或抵當丸:用於瘀結深重,病勢急迫者,以蟲類藥破血逐瘀,力峻效宏。
三、鑑別要點
- 病位深淺:蓄水證病在膀胱氣分,蓄血證病在下焦血分。
- 小便變化:蓄水證小便不利,蓄血證小便自利。
- 神志表現:蓄水證以煩躁為主,蓄血證多見如狂、發狂。
太陽腑病之辨證,須緊扣病機與症狀特徵,尤重「小便利與不利」及「神志狀態」之辨,方能準確區分蓄水、蓄血,施治得當。此二證雖同屬太陽腑病,然一者責之水結,一者咎於血瘀,治法迥異,臨床不可不察。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