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傳送廓」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傳送廓
傳送廓為中醫眼科「八廓」理論之一,首見於明代傅仁宇所著《審視瑤函》。八廓學說將眼部分為八個區域,分別對應人體臟腑功能,用以闡述眼疾與內在臟腑的關聯。傳送廓又稱「傳道廓」,其名稱源自對應臟腑的生理特性,主要與大腸功能相應。
理論基礎
- 臟腑配屬:
傳送廓屬「大腸」,因大腸主傳導糟粕,負責運化代謝後的廢物,與「傳送」之名相應。中醫認為,大腸與肺相表裏,肺氣肅降有助大腸傳導,故傳送廓的功能亦間接反映肺氣狀態。 - 眼部分位:
根據《審視瑤函》記載,傳送廓位於眼白睛(鞏膜)的特定區域,具體方位依八廓分區而定。其病變可表現為赤脈纏繞、色澤異常,或伴隨乾澀、疼痛等症狀,提示大腸或肺的機能失調。 -
生理病理聯繫:
- 正常功能:大腸傳導通暢,則眼廓清潤無異;肺氣宣降協調,亦能濡養目絡。
- 病理表現:若大腸積熱或肺氣壅滯,可能導致傳送廓出現血絲浮露、乾澀昏矇;反之,若大腸虛寒,則可能見眼廓淡白無華。
臨床意義
傳送廓的診察可作為輔助辨證的依據。例如:
- 實證:眼廓赤脈粗大,多屬大腸實熱或肺火上炎,治宜清泄通腑(如黃芩、大黃)。
- 虛證:眼廓色淡或脈絡細弱,可能為大腸津虧或肺氣不足,需益氣潤燥(如杏仁、麻子仁)。
此理論體現中醫「整體觀」,將局部眼症與全身臟腑結合,為眼科辨證提供獨特視角。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