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痰泄」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痰泄(痰瀉)

痰泄(痰瀉)是一種消化系統疾病,病證名稱,可見於《醫宗必讀.泄瀉》一書中。痰泄指的是由於痰飲停留在體內,阻礙脾胃運化功能,導致大便稀薄、呈白色、質地稀疏,或伴有白色泡沫,以及腹脹、打嗝、噁心、嘔吐等症狀。

痰泄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飲食不節,過食生冷、油膩、肥甘厚味的食物,損傷脾胃功能,導致脾胃運化失常,無法正常消化食物,形成痰飲。
  2. 情緒壓抑,憂思惱怒,使肝氣鬱結,傷害脾胃功能,也會導致脾胃運化失常,無法正常消化食物,形成痰飲。
  3. 外感六淫(包括風寒、暑濕、燥熱等病邪)入侵人體,影響脾胃功能,也會造成脾胃運化失常,無法正常消化食物,形成痰飲。

痰泄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點:

  1. 大便稀薄、呈白色、質地稀疏,或夾有白色泡沫。
  2. 腹脹、打嗝、噁心、嘔吐等消化不良症狀。
  3. 體重減輕、面色蒼白、精神疲倦。
  4. 舌苔白膩,脈濡滑。

痰泄的治療主要以健脾化痰、行氣利水為主。常用的方劑包括二陳湯、三子養親湯、香砂六君子湯等。

痰泄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飲食宜清淡,少食生冷、油膩、肥甘厚味的食物。
  2. 情緒宜舒暢,避免壓抑、憂思惱怒。
  3. 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感受外界的風寒、暑濕、燥熱等病邪。
  4. 適當運動,增強體質。

痰泄若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營養不良、貧血、體重減輕等嚴重後果。因此,若出現痰泄的症狀,應及早就醫,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