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體如水晶」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體如水晶
「體如水晶」為中醫古籍記載之新生兒畸形症候,屬先天發育異常之表現。此症之名,源於患兒胸腹部位肌膚呈現透明如水晶之狀,臟腑輪廓隱約可見,乃氣血失和、經絡不暢所致。
病因病機
中醫認為,此症與母體妊娠期間氣血虧虛、胎元失養密切相關。《黃帝內經》有云:「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胎兒於母腹中賴母血濡養,若母體氣血不足,或受外邪侵擾,則胎失所養,導致肌膚腠理發育不全,呈現透明之態。此外,先天稟賦不足、腎精虧虛亦為重要因素,因腎主生殖發育,腎精虧耗則胎元不固,發為畸形。
臨床表現
《保嬰易知錄》載:「初生小兒,胸腹忽然如水晶色,臟腑皆見。」患兒胸腹肌膚薄如蟬翼,內裡臟腑隱約可見,猶如水晶透亮。此症多伴隨氣血虛弱之象,如面色蒼白、啼哭無力、吮乳困難等。
中醫理論探討
此症與「五軟五遲」等先天發育障礙有相似之處,皆因先天不足、後天失調所致。中醫強調「脾為後天之本」,若脾胃虛弱,氣血生化無源,則肌膚失於濡養;而「肺主皮毛」,肺氣不足亦會影響肌膚腠理之密固。因此,「體如水晶」不僅是局部病變,更反映整體臟腑功能失調。
古籍相關記載
除《保嬰易知錄》外,歷代醫家對類似症候亦有論述。如《幼幼集成》提及「胎怯」一症,描述新生兒形體羸弱、肌膚不實,與「體如水晶」之病機相通,皆屬先天稟賦不足之範疇。
中醫辨證思路
從辨證角度而言,此症可歸於「虛證」範疇,主要涉及脾腎兩虛。治療上當以補益先天、調養後天為原則,如滋補腎精、健脾益氣等法,然具體用藥需依個體差異而定。
此症雖古籍記載甚少,然其獨特之臨床表現,為中醫兒科學研究先天疾病提供了重要參考。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