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傳屍勞」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傳屍勞

傳屍勞,又稱傳屍勞瘵屍註殗殜複連骨蒸等,是一種具有傳染性的慢性虛損性疾病,多因正氣虛弱,感染癆蟲(勞蟲)所致,臨床表現以虛損症狀為主,並可通過接觸傳染,甚至導致家族內多人患病,故有「骨肉相傳,甚至滅門」之說。

病因病機

  1. 癆蟲感染:中醫認為,傳屍勞的發生與「癆蟲」(又稱「屍蟲」、「勞蟲」)感染密切相關,此蟲侵襲人體五臟,尤以肺、腎為甚,導致臟腑功能受損,氣陰兩虛。
  2. 正氣虛弱:若患者先天稟賦不足,或後天失養,如長期勞倦、情志失調、飲食不節等,導致氣血虧虛,正氣不足,則易受癆蟲侵襲。
  3. 病邪傳變:癆蟲侵襲後,可隨氣血運行,內傳五臟,形成「骨蒸」之證,表現為長期低熱、盜汗、消瘦等。

臨床表現

傳屍勞的症狀複雜多變,主要表現如下:

  • 全身症狀:長期低熱(骨蒸潮熱)、盜汗、疲乏無力、形體消瘦、面色萎黃或潮紅。
  • 呼吸系統症狀:咳嗽、咯痰,痰中帶血或咯血,胸悶氣短。
  • 消化系統症狀:食欲不振、腹瀉或便溏,腹部可觸及積塊(癥瘕)。
  • 生殖系統症狀:男性可見遺精、白濁,女性可見經閉。
  • 其他:心煩失眠、口乾咽燥、舌紅少苔、脈細數等陰虛內熱之象。

辨證分型

根據病機及症狀,傳屍勞可分為以下證型:

  1. 肺陰虧虛型:以乾咳少痰、痰中帶血、潮熱盜汗為主,治宜滋陰潤肺,如百合固金湯加減。
  2. 陰虛火旺型:骨蒸潮熱、顴紅盜汗、心煩失眠,治宜滋陰降火,如清骨散秦艽鱉甲散
  3. 氣陰兩虛型:咳嗽氣短、神疲乏力、自汗盜汗並見,治宜益氣養陰,如保真湯
  4. 陰陽兩虛型:病程日久,形寒肢冷、遺精滑泄、經閉不行,治宜溫陽滋陰,如補天大造丸

治療方法

內治法

  1. 滋陰清熱:適用於陰虛內熱證,常用方劑如百部清金湯潤神散
  2. 殺蟲祛邪:針對癆蟲,可選用獺爪丸黃連飲等,以清熱解毒、殺蟲除癆。
  3. 益氣養血:若氣血虧虛明顯,可用人參養榮湯歸脾湯加減。

外治法

古代醫家亦採用灸法(如四花穴灸)或敷貼療法輔助治療,以增強正氣,驅除病邪。

與現代醫學的關聯

傳屍勞的臨床表現與現代醫學的結核病(如肺結核、腸結核、淋巴結核等)高度相似,尤其「骨蒸」一詞,形象描述了結核病的消耗性發熱特徵。中醫的「癆蟲」概念,亦與結核分枝桿菌的病原學特點相吻合。

相關名詞

  • 勞瘵:泛指虛勞性疾病,特指由癆蟲引起的慢性消耗性疾病。
  • 骨蒸:形容體內虛熱如蒸,多見於陰虛內熱證。
  • 虛勞:泛指各種慢性虛損性疾病,傳屍勞屬其中一種特殊類型。

傳屍勞的治療強調「補虛」與「殺蟲」並重,需根據患者體質及病程階段靈活施治,方能取得較好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