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天度」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天度
概念溯源
天度一詞首見於《黃帝內經·素問》之〈六節藏象論〉篇,其文曰:「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此處所言天度,乃指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之數,為古代中醫天文曆法之重要概念。天度與地紀相配,共同構成了中醫理論中「天人相應」思想的核心架構。
天文曆法基礎
在中醫傳統理論體系中,天度具體指黃道周天劃分之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度,與回歸年長度相應。此數值反映了太陽視運動一周所需時間,成為制定曆法、推算節氣之基礎。《類經》有云:「天度者,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也,日行一度,一歲一周天。」
與經絡學說的聯繫
古代醫家將天度概念延伸應用於人體經絡系統,認為:
- 人身三百六十五絡,應天度之數
- 十二經脈配合十二月
- 三百六十五穴應周天之數 這種對應關係體現了「人身小天地」的整體觀思想
在五運六氣學說中的應用
天度概念在五運六氣理論中具有重要地位:
- 用於推算主氣、客氣之變化
- 作為六氣分步之時空框架
- 與二十四節氣相結合,分析氣候變化規律 《素問·六微旨大論》詳述天度與六氣標本中見之關係
數理內涵
天度之數蘊含深刻數理思想:
- 365度對應《周易》「叄天兩地」之數
- 與河圖洛書之數理相通
- 包含陰陽五行生剋制化之理 歷代醫家如張景岳等,皆重視天度數理在醫學推算中的應用
臨床意義
雖然天度主要為理論概念,但其對中醫臨床具有深層影響:
- 指導針灸擇時(如子午流注)
- 影響方藥配伍之數理依據
- 為脈診候氣提供時間維度參照
- 在養生方面,強調起居應天度變化
歷史演變
天度概念隨曆法進步而有所調整:
- 早期採用「四分曆」之365.25日
- 後世漸採更精確之回歸年數值
- 但中醫理論體系中仍保持365度之基本架構 體現了中醫學術思想的連續性與穩定性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