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天符」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天符
概念溯源
天符乃中醫運氣學說之重要術語,首見於《黃帝內經·素問》六微旨大論篇。其核心概念在於闡述歲運(中運)與司天之氣相合所形成之特殊氣化格局。此名詞源自更古老之中醫典籍《天元冊》,顯示其理論淵源可追溯至先秦時期。
基本定義
天符年指通主一年之中運五行屬性與當歲司天之氣五行屬性相同之年份。此種天地之氣相會相合,形成氣化偏勝之特殊年份。《素問》明確記載:「天之與會也,如天元冊曰天符」,強調此為天地之氣相合之象。
形成機制
根據五運六氣理論,天符年之形成需符合以下條件:
- 中運特性:以十天干化運為基礎,甲己化土、乙庚化金、丙辛化水、丁壬化木、戊癸化火。
- 司天之氣:以十二地支定司天,子午少陰君火、醜未太陰濕土、寅申少陽相火、卯酉陽明燥金、辰戌太陽寒水、巳亥厥陰風木。
當某年中運與司天之氣五行屬性相同時,即構成天符年。例如:
- 己醜、己未年:己為土運,醜未值太陰濕土司天,形成「土濕同化」之天符格局
- 戊寅、戊申年:戊為火運,寅申值少陽相火司天,形成「火暑同化」之天符格局
- 乙卯、乙酉年:乙為金運,卯酉值陽明燥金司天,形成「金燥同化」之天符格局
天符年分類
《素問》記載之天符年共計十二年,可分為五類:
- 土運天符:己醜、己未年
- 中運:土運
- 司天:太陰濕土
- 氣化特點:濕氣偏勝
-
火運天符:戊寅、戊申、戊子、戊午年
- 中運:火運
- 司天:少陽相火或少陰君火
- 氣化特點:暑熱偏勝
-
金運天符:乙卯、乙酉年
- 中運:金運
- 司天:陽明燥金
- 氣化特點:燥氣偏勝
-
木運天符:丁巳、丁亥年
- 中運:木運
- 司天:厥陰風木
- 氣化特點:風氣偏勝
-
水運天符:丙辰、丙戌年
- 中運:水運
- 司天:太陽寒水
- 氣化特點:寒氣偏勝
氣候與病候特徵
天符年因天地之氣相合,其氣化表現較為專一,易形成明顯之氣候異常與疾病流行趨勢:
-
氣候特點:表現為相應五行屬性之氣候特徵明顯增強。如土運天符年濕氣盛行,金運天符年燥氣盛行等。
- 病候規律:
- 易發與該年五行屬性相關之疾病
- 病勢多急重,傳變迅速
- 臟腑病變多表現為同氣相求,如木運天符年肝系疾病多發
-
具體表現:
- 火運天符:熱病、瘡瘍、心腦血管疾病多發
- 土運天符:脾胃病、濕溫、水腫多發
- 金運天符:肺系疾病、皮膚病、便秘多發
- 木運天符:肝系疾病、風證、抽搐多發
- 水運天符:腎系疾病、寒證、疼痛多發
與其他運氣格局之關係
天符可與其他運氣格局相兼,形成更複雜之氣化狀態:
-
天符兼歲會:既為天符年,又為歲會年(中運與年支五行相同),如己醜、己未、乙酉、戊午四年,此為「太乙天符」年,氣化尤為專一。
- 天符兼同天符:在陽年(太過之年),中運與在泉之氣相同,形成同天符,若同時為天符年,則氣化影響更為複雜。
歷史應用
歷代醫家對天符理論多有發揮:
- 王冰在《黃帝內經素問注》中強調天符年「氣味專精」
- 張介賓在《類經》中指出天符年「其氣專,其化淳」
- 清代醫家多將天符理論應用於溫病預測與防治
此理論在古代疫情預測與防治中發揮重要作用,許多醫家根據天符年特性提前準備相應防治策略。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