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天火」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天火

天火為中醫病名,屬丹毒之一類,首見於《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其症見皮膚驟生赤色斑塊,狀如丹砂塗染,大小可達手掌範圍,甚者蔓延全身。患處或癢或腫,色澤深淺不一,變幻不定,為丹毒中病勢較重者。

病因病機
天火多因血分伏熱,外感風熱毒邪,或濕熱火毒蘊結肌膚所致。熱毒熾盛,燔灼血絡,迫血妄行,外發肌表,故見赤腫焮熱。若毒邪內陷,可致高熱煩躁,甚則神昏譫語,屬危候。

辨證要點

  1. 皮損特徵:初起皮膚赤紅如丹,邊界清晰,觸之灼熱,迅速擴展,或伴水皰、血皰。
  2. 全身症狀:多見發熱惡寒、頭痛骨楚、口渴煩躁、舌紅苔黃、脈洪數等陽熱之象。
  3. 病位辨析:發於頭面者多兼風熱,發於下肢者常夾濕熱,蔓延全身者則屬毒邪熾張。

治法與方藥
治宜清熱解毒、涼血化瘀為主,兼以疏風或利濕。

  • 內治
    • 風熱毒盛者,用普濟消毒飲加減,以疏風清熱。
    • 濕熱火毒者,選萆薢滲濕湯五味消毒飲,清熱利濕並舉。
    • 熱入營血者,投犀角地黃湯(現以水牛角代犀角),佐以紫草、大青葉等涼血解毒。
  • 外治
    • 可敷金黃散玉露散以清熱消腫,若潰爛則以生肌玉紅膏護瘡。

古籍考據
《外科正宗》提及:「丹毒發無定處,紅暈如霞,遊走如火。」與天火之症相類,強調其病勢急驟。《醫宗金鑒·外科心法》亦載,此症「宜急清火毒,遲則內攻」,點明其傳變之速。

天火一症,雖屬外發之疾,實與內在氣血失和密切相關,臨證須辨明標本,防其毒邪內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