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天疽」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天疽,又稱夭疽,是一種發生在頸部的癰疽。它可能與頸淋巴結結核潰爛的感染有關。《靈樞·癰疽》中提到,夭疽出現在頸部,癰疽腫大且呈赤黑色,如果不及時治療,熱氣會向下進入淵腋,傷害任脈,對肝肺造成損害,如果持續十餘天就會死亡。

《外科正宗》卷一中提到的天疽是指發生在耳後一寸三分高骨處的頭疽,左側稱為夭疽,右側稱為銳毒,兩者都屬於少陽膽經。這種疾病通常由情志過度傷害和鬱火凝結引起。由於該部位的肌肉較少,氣血不充足,治療效果和預後都較差。如果疽瘡紅腫迅速潰爛,則多屬於良性病程;而局部硬結和黑陷則多屬於惡性病變。治療初起的天疽應內服柴胡清肝湯。如果膿瘡即將形成但尚未成熟,應內服托里消毒散。如果膿瘡因虛弱而難以治癒,宜選用十全大補湯等補益方劑。可以外敷烏龍膏,有關頭疽的治療方法可參考頭疽相關資料。

此外,《仙傳外科方》中稱腦疽為夭疽,有關證治方法可參考腦疽相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