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天瞿」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天瞿
天瞿為中醫經穴別名,首見於《千金要方》。該書記載:「止氣氣閉,咳逆,咽冷,聲破喉猜猜,灸天瞿五十壯。」文中明確指出天瞿具有調理氣機閉塞、咳嗽氣逆、咽喉寒涼及聲音嘶啞等症候之效。後世醫籍如《針灸聚英》等,進一步將天瞿歸為天突穴之別名,兩者實指同一穴位。
天瞿與天突穴之關係
天突穴歸屬任脈,位於頸部,當前正中線上,胸骨上窩中央。此穴為任脈與陰維脈之交會處,具有宣肺降氣、清利咽喉之效,主治咳嗽、氣喘、咽喉腫痛、暴喑等上焦病症。天瞿作為其別名,反映了古代醫家對該穴功能的多重認識。
天瞿的臨床應用
- 氣機不暢:天瞿(天突)能疏通任脈氣血,緩解因氣滯或氣逆所致之胸悶、噎膈等症。
- 呼吸疾患:對於肺氣上逆之咳喘、痰鳴,針灸或艾灸此穴可降氣化痰。
- 咽喉病症:如風熱或風寒襲肺引起的喉痹、失音,天瞿可配合少商、列缺等穴共奏清熱或散寒之效。
中醫理論基礎
天突(天瞿)屬任脈,任脈為「陰脈之海」,主一身之陰氣。此穴位居咽喉要衝,故能調節陰津上承,滋潤咽喉,並通過陰維脈的聯繫,影響肺、胃等臟腑功能。其治療聲嘶、咽乾等症,亦與「肺主聲」、「腎脈循喉嚨」之理論相呼應。
古籍佐證
除《千金要方》外,《針灸甲乙經》亦載天突主治「喉痹,咽中乾急」,而《類經圖翼》強調其「治一切瘿瘤初起者」,顯示此穴在歷代應用中漸擴展至頸部痰瘀結聚之症。
綜上,天瞿作為天突穴之古稱,不僅體現穴位功能的多元性,更反映中醫對經穴命名與臨床實踐的演進。其療效核心在於調暢氣機、通利咽喉,並透過經脈聯繫協調臟腑功能。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