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天空」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中醫名詞「天空」詳解

「天空」為中醫喉科病證名,首載於《喉科金鑰》卷上,屬楊梅結毒(梅毒後期)所引發之咽喉潰爛病變。其特徵為硬齶處因樹膠腫(梅毒特異性病變)破壞,形成潰瘍穿孔,致齶部與鼻腔相通,伴隨咽喉腐敗、日久不癒,甚則鼻柱塌陷,形貌毀損。

病名溯源與病理機制

中醫稱上齶為「天花板」,因梅毒瘡瘍穿透硬齶,形成空洞,故形象化命名為「天空」。此病多因穢毒內蘊,遷延失治,毒邪深伏筋骨,上攻咽喉齶部所致。其病理可分為三階段:

  1. 毒結初期:穢毒(梅毒螺旋體)侵襲,氣血壅滯,齶部腫硬,隱痛不顯。
  2. 腐潰成瘡:毒蘊化熱,血肉敗腐,齶黏膜潰爛,漸成樹膠樣腫物,質硬如橡皮,後期中心液化穿孔。
  3. 空洞塌陷:穿孔後齶骨暴露,氣道與鼻腔貫通,影響言語、吞嚥,並因毒蝕鼻梁,可致「鼻崩」(鞍鼻畸形)。

證候特點

  • 局部表現:硬齶潰瘍邊緣整齊如鑿,穿孔處可見鼻腔,分泌物腥臭,偶見死骨脫落。
  • 全身兼證:可伴骨節疼痛、皮膚結毒癍疹、頭痛目脹等「楊梅瘡」餘毒未清之象。

中醫辨證與關聯理論

此病歸屬「楊梅結毒」範疇,與「濕熱穢毒」「陰虛毒熾」等證相關。古籍《瘍科心得集》提及:「結毒潰穿顎鼻,乃毒火燔灼,精血枯涸之候。」指出其病機與腎陰虧損、毒火燔灼密切相連,因腎主骨,齶骨蝕壞多責之於腎陰不足,毒邪乘虛深伏。

與現代醫學對照

「天空」相當於現代醫學「三期梅毒硬齶穿孔」,由梅毒螺旋體引發的樹膠腫性骨膜炎及骨壞死所致。中醫古籍所述「鼻柱塌陷」,即梅毒晚期常見的「鞍鼻畸形」,與西醫描述一致,反映中醫對疾病觀察之細微。

此病名體現中醫以形喻病的命名智慧,亦反映傳統醫家對梅毒晚期病變的深刻認識,結合局部形變與整體病機,為臨床辨治提供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