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天門入虎口」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天門入虎口為小兒推拿之重要手法,源於《小兒按摩經》與《秘傳推拿妙訣》,其操作路徑與穴位配伍深具中醫理論基礎,主要作用於脾經、肺經及氣血調理,以下分述三種傳統操作法及其醫理:


一、搖動法(順氣通絡)

操作
以拇指與食、中指分拿小兒「虎口」(合谷穴)及「天門穴」(位於掌根,近腕橫紋處),另一手握其肘部,輕柔搖動上肢。

中醫理論

  1. 穴位配伍
    • 合谷穴屬手陽明大腸經,主調氣機、通腑氣;
    • 天門穴近「大陵穴」(手厥陰心包經),能寧心安神。
      二穴相配,可疏導手部陰陽經氣,調和氣血滯澀。
  2. 搖法動機
    透過關節搖動激發「經筋」系統,促進三焦氣化,尤適於小兒氣機不暢所致煩躁、食積。

二、乾宮推至虎口法(清脾瀉熱)

操作
自八卦穴中「乾宮」(掌面小指側近腕處,屬肺金)經「坎宮」(掌心下方,屬腎水)、「艮宮」(拇指根側,屬脾土)推至虎口。

中醫理論

  1. 八卦穴與臟象
    • 乾宮應肺金,坎宮應腎水,艮宮應脾土。此推拿路徑依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虎口屬木),可瀉脾土壅滯,兼滋腎平肝。
  2. 清脾作用
    過推艮宮(脾土)至虎口(大腸經),符合「實則瀉其子」治則,適用於脾熱積滯之腹脹、便秘。

三、命關推至虎口法(健脾和營)

操作
自食指橈側「命關穴」(遠端橫紋處,屬三關之一)或拇指尖,單向推至虎口。

中醫理論

  1. 穴位特性
    • 命關穴為小兒「三關」之一,主溫補脾陽,與虎口(合谷)相配,形成「補土生金」之勢,強化肺脾氣機。
  2. 作用機理
    • 健脾止瀉:順推命關可升提脾陽,合虎口調大腸,治脾虛泄瀉;
    • 發汗解表:手陽明大腸經與肺相表裡,推拿此徑能開腠理、散風寒。

綜論
「天門入虎口」三法雖操作相異,然皆以「調暢手部經氣」為核心,結合五行生剋與臟腑表裡關係,體現小兒推拿「重氣輕形」之特色。後世醫家更延伸應用於驚風、痰喘等證,顯其臨床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