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天年」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天年

一、養生術語
「天年」為中醫養生重要概念,指人體自然壽命的極限。《素問·上古天真論》言:「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意指若順應養生之道,可達百歲之壽。此概念亦見於古籍《尚書·君奭》稱「天壽」,如「天壽平格,保又有殷」;《史記·楚世家》則載「今乃得以天壽終」,均強調自然壽限之義。

二、《靈樞》專論
《靈樞·天年》為探討生命週期與衰老機理之專篇,其核心論述如下:

  1. 生命形成與先天稟賦
    - 以「以母為基,以父為楯」闡明人之成形賴父母精氣,先天稟賦強弱直接影響壽夭。
    - 氣血盛衰為關鍵,《靈樞》指出:「血氣已和,營衛已通,五臟已成,神氣舍心,魂魄畢具,乃成為人。」
  2. 生長衰老階段
    - 詳述十年一週期的生理變化,如「四十歲,五臟六腑十二經脈,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榮華頹落」;至百歲則「五臟皆虛,神氣皆去」。
    - 強調腎氣主導生命進程,與《素問·上古天真論》「女七男八」節律相呼應。
  3. 影響壽夭因素
    - 臟腑強弱:尤重「五臟堅固,血脈和調」,若「其五臟皆不堅」,則「夭壽」。
    - 經脈氣血:指出「營衛之行,不失其常」為長壽基礎,反之「營衛失常」則早衰。

三、中醫理論延伸

  1. 與「先天之本」的關聯
     - 天年長短與腎精儲備密切相關,李中梓《醫宗必讀》云:「先天之本在腎。」腎精充盈者,衰老遲至。
  2. 「形與神俱」的養生觀
     - 《素問》強調「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形神兼養方可「春秋皆度百歲」。此與道家「性命雙修」理念互通。

四、古籍佐證
《呂氏春秋》載「長也者,非短而續之也,畢其數也」,進一步闡明天年為生命自然終期;《莊子·盜跖》亦言「人上壽百歲」,反映古人對壽限的共通認知。

此概念不僅是壽命長度的表述,更涵蓋中醫對生命本質、養生法則及衰老機制的深度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