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天聽」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天聽

天聽為中醫經穴別名,所指即為「天牖穴」。此穴屬手少陽三焦經,為頭頸部重要腧穴之一,其名稱蘊含中醫對人體氣機升降與天地相應的理論思想。

定位與取穴

天牖穴位於頸側部,具體位置在胸鎖乳突肌後緣,平下頜角處,約當乳突後下方凹陷中。取穴時可令患者正坐或側臥,於耳垂後方翳風穴與肩部肩井穴連線上,觸摸胸鎖乳突肌後緣凹陷處即為本穴。

經絡歸屬與特性

天牖屬手少陽三焦經,此經脈主司氣化,通調水道,為「原氣之別使」。天牖穴位居頸側,為三焦經氣上行頭面之要衝,具有疏利少陽樞機、開竅聰耳、清頭明目之效。

主治功能

  1. 頭面五官疾患:主治耳鳴、耳聾、目痛、頭痛、面腫等,此因三焦經「上項系耳後」,其氣通於耳竅與目系。
  2. 頸項病症:可緩解頸項強痛、瘰癧(淋巴結腫大),因其位處頸側,能疏泄局部鬱滯之氣血。
  3. 少陽經氣不暢:針對少陽經循行部位的痺痛、轉側不利,天牖可調和少陽樞機,助氣血流通。

刺灸方法

古法記載可針刺三分至五分,或施以艾灸三至五壯。然因穴位鄰近頸部血管與神經,操作時需精準掌握深度與角度。

穴名釋義

「天」喻上部、陽位;「牖」指窗戶,象徵氣機出入之通道。天牖之名,意指此穴為頭頸部氣血輸布之門戶,猶如天部之窗牖,可啟閉調節少陽經氣。

與其他穴位關係

天牖與天容(手太陽小腸經)、天柱(足太陽膀胱經)等穴相鄰,共治頭頸疾患,然天牖偏重少陽經氣之調理,與其他穴位協同應用時,可增強通絡開竅之效。

此穴之應用,體現中醫「經絡所過,主治所及」的理論核心,亦反映三焦經「溝通上下,調和陰陽」的生理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