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天旋」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天旋
天旋為中醫眼科病證名,首見於清代黃庭鏡所著《目經大成》。其特徵為雙眼通睛偏斜,眼白不正,多因幼時目系受損或發育異常所致,故又稱「幼時所患者」。此症與目偏視相關,然病因病機更為複雜,涉及經絡氣血失調與臟腑功能異常。
病因病機
- 風熱上攻:嬰幼兒時期風熱之邪侵襲目系,上攻於腦,導致筋脈拘急,牽引目睛偏斜。
- 驚風天吊:小兒驚風抽搐,肝風內動,經絡氣血逆亂,目系失於濡養而偏轉。
- 久視凝滯:幼兒長期於昏暗燈光下注視,或側臥觀物,目系氣血凝滯,逐漸形成偏斜。
- 哺養不當:乳母哺育時姿勢固定,或夜臥單側,使幼兒目系長期受壓,氣血運行不暢。
病機分析
天旋之病位在目系,與肝、腎、脾三臟關係密切。肝主筋,開竅於目,肝風內動或肝血不足,皆可致目系失調;腎藏精,精虧則目失所養;脾主肌肉,脾虛則眼肌無力,固攝失常。此外,經絡氣血瘀滯,尤其是足太陽膀胱經與足少陽膽經循行受阻,亦可導致目睛偏斜。
辨證要點
臨床須辨明虛實:
- 實證:多見於風熱上攻或驚風後遺症,症見目赤、筋脈拘急,舌紅苔黃。
- 虛證:常見於先天不足或久病體虛,症見目睛無力、面色萎黃,舌淡脈細。
治療原則
以調和氣血、疏經通絡為主,輔以平肝熄風或補益肝腎。針灸常取睛明、瞳子髎、風池等穴;內服藥可選用鉤藤、天麻、當歸等配伍,虛證者可加熟地、山茱萸以滋腎養肝。
天旋若遷延不治,易致目系定型,療效難彰,故早期辨治尤為關鍵。此症與現代醫學之「斜視」有相似之處,然中醫更重整體調理,從根本改善氣血失衡。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