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天醫」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天醫

天醫為古代中醫針灸擇時理論中的重要概念,源自《黃帝蝦蟆經》,屬於干支曆法與針灸宜忌相結合的學說。其核心思想在於依據日時干支推算天醫所在的方位與時辰,認為在此時施術或用藥,可順應天地之氣,提升療效。

天醫的分類

  1. 行年天醫
    以患者出生年干支為基準,結合當年歲運推算,代表個人年度氣運中醫藥調治的吉時。行年天醫的方位與時辰,被認為能強化針灸或方藥的作用,尤其適用於慢性病與體質調理。
  2. 月天醫
    根據每月干支變化而定,與五運六氣中的客氣、主氣相應。月天醫的推算需參考《黃帝內經》中的「四時調神」理論,強調順應月令陰陽消長,選擇適宜的治療時機。
  3. 日天醫
    以每日干支為依據,對應十二時辰中的特定時段。《千金要方》提及「日醫所在,刺之勿禁」,認為此時針灸可避開血氣禁忌,減少副作用。

天醫與中醫理論的關聯

天醫的擇時原理,與中醫「天人相應」的整體觀密不可分:

  • 干支與臟腑經絡:天醫時辰的選擇,常對應子午流注中的經脈旺時。例如,日天醫若逢肝經當令(丑時),則適宜調理肝鬱諸症。
  • 五運六氣:年天醫的推算需結合歲運(如壬年木運太過),與《素問·六元正紀大論》中「先立其年,以明其氣」的原則呼應。
  • 禁忌避趨:古代醫家認為,天醫時可避開「人神禁忌」(如《針灸甲乙經》所載禁刺時辰),以降低治療風險。

文獻記載與應用

除《黃帝蝦蟆經》外,《針灸聚英》與《類經圖翼》均收錄天醫內容,並融入八卦九宮方位。明代醫家張景岳進一步將天醫與「八門飛遁」結合,用於擇吉與預後判斷。

天醫理論雖屬古代時間醫學範疇,但其內涵體現了中醫「因時制宜」的治療智慧,至今仍為部分針灸流派所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