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田晉蕃>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田晉蕃(生卒年不詳),字杏村,清末會稽(今浙江紹興)人,為中醫學發展史上重要之醫家與文獻學家。其學術貢獻主要體現於醫經校勘、中西醫理比較及臨證經驗整理,著作多具開創性,反映晚清醫家面對西學東漸時之學術回應。
醫經校勘成就
田氏精研《黃帝內經》,所著《內經素問校正》運用考據學方法,參校多種傳本,對經文進行文字訂正與訓詁註解。其校勘特重「以經解經」,結合《靈樞》內容互證,解決歷代註家爭議處如「七損八益」等術語詮釋問題。另撰《醫經類纂》,將《內經》理論按藏象、經絡、病機等主題重新分類,開後世教材編纂之先河。
中西醫理比較觀點
在《中西醫辨》中,田晉蕃系統比較中西醫學理論差異,主張「臟腑實體與氣化功能並重」。針對當時西醫解剖學衝擊,提出「三焦有形說」,引證《難經》「有名而無形」之論,強調中醫臟腑理論包含形態與功能雙重維度。書中更辨析「營衛之氣」與血液循環理論之異同,體現其「匯通而不廢本」的學術立場。
臨證醫學思想
《慎疾格言》收錄田氏臨床心得,重視「辨體質用藥」,發展朱丹溪「陽常有餘陰常不足」理論,針對江南濕熱地域特點,創制多首化濕清熱方劑。其論瘟疫防治強調「逐穢為第一義」,推崇吳又可《溫疫論》,並改良達原飲加減法,加入佩蘭、厚朴等藥以增強化濁功效。
田晉蕃著作現存版本包括清光緒年間刻本及民國石印本,部分醫論被收入《珍本醫書集成》。其學術特色在於融合乾嘉考據學與臨證實用性,對近代中醫理論體系之定型具有承先啟後作用。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