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田螺泡」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田螺泡,又稱田螺皰、田螺皰瘡,是一種發生於手指或足跖部的水泡性疾病。多因脾經濕熱下注,外寒閉塞;或因熱足涉水,濕冷之氣鬱滯;或因長期涉水作業等所致。多發於手指、足趾。初發時局部忽如火燃,隨生黃色水泡,或紫白色水泡,形若豆粒,不久漸大,皮厚難破脹悶硬痛,甚則浮腫,或引致全身寒熱不安。
治療上,重症宜清熱解毒,可內服解毒瀉脾湯。外治宜用消毒針刺破放出毒水,外敷太乙膏即愈。水泡再發再挑。或用王不留行、明礬煎水待溫時泡洗。注意保持局部乾燥。
以下是《外科正宗》卷四中關於田螺泡的記載:
“田螺泡,發於手指或足跖部之水泡。多因脾經濕熱下注,外寒閉塞;或因熱足涉水,濕冷之氣鬱滯;或因長期涉水作業等所致。多發於手指、足趾。初發時局部忽如火燃,隨生黃色水泡,或紫白色水泡,形若豆粒,不久漸大,皮厚難破脹悶硬痛,甚則浮腫,或引致全身寒熱不安。
治法:重症宜清熱解毒,可內服解毒瀉脾湯。外治宜用消毒針刺破放出毒水,外敷太乙膏即愈。水泡再發再挑。或用王不留行、明礬煎水待溫時泡洗。注意保持局部乾燥。”
田螺泡的症狀主要表現為手指或足跖部出現黃色或紫白色水泡,水泡形若豆粒,不久漸大,皮厚難破脹悶硬痛,甚則浮腫,或引致全身寒熱不安。
田螺泡的治療方法包括內服解毒瀉脾湯、外用消毒針刺破放出毒水、外敷太乙膏、用王不留行、明礬煎水待溫時泡洗等。
田螺泡的預防方法包括保持局部乾燥。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