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傳導廓」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傳導廓
傳導廓為中醫眼科八廓之一,又稱「天廓」,屬肺臟所主。根據《醫宗金鑒·眼科心法要訣》所載:「傳導廓即天廓,天廓屬肺,肺與大腸為表里,大腸為傳導之官,故又名焉。」此廓與肺臟及大腸腑密切相關,體現中醫「臟腑相合」的理論基礎。
理論依據
中醫認為,肺主氣司呼吸,開竅於鼻,與大腸相表里。大腸為「傳導之官」,負責傳化糟粕,其功能與肺氣的宣降密切相關。肺氣充足,則大腸傳導正常;反之,肺氣虛弱或失調,可能影響大腸功能,進而反映於目。傳導廓的命名,正是基於大腸的傳導功能,並通過經絡聯繫,與眼部形成對應關係。
八廓學說中的定位
八廓學說將眼部分為八個區域,分別對應不同臟腑。傳導廓(天廓)位於白睛部位,與肺相應。此學說不僅用於解釋眼部與全身的聯繫,亦為眼科診治提供理論依據。若傳導廓出現異常,如赤脈纏繞或色澤變化,可能提示肺或大腸功能失調,需結合全身症狀進行辨證。
臨床意義
在眼科辨證中,傳導廓的變化可作為診斷肺與大腸疾病的參考。例如:
- 肺熱壅盛:白睛紅赤,可能伴咳嗽、痰黃。
- 大腸燥結:目乾澀,或見眼瞼腫脹,兼便祕。
治療上可從肺與大腸著手,如清肺瀉熱、通腑降氣等法,以調和目疾。
經絡聯繫
肺經雖未直接循行至目,但通過與大腸經的表里關係,間接影響眼部。大腸經循行過面部,且與足陽明胃經相接,胃經則上行至目眶下,形成「肺—大腸—胃—目」的聯繫路徑。此亦解釋為何肺與大腸功能異常時,可能於眼部顯現徵候。
傳導廓的理論,體現中醫「整體觀」與「臟腑相關」的思想,不僅豐富眼科診療內涵,亦為理解全身疾病與眼部的關係提供獨特視角。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