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挑痔療法」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挑痔療法

挑痔療法為中醫外治法之一,專用於痔疾治療。其理論基礎源自中醫經絡學說,認為痔瘡的形成與氣血瘀滯、經絡阻塞有關,透過挑刺特定穴位或反應點,可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從而達到治療效果。

操作方法

  1. 尋找痔點:醫者首先於患者背部(常見於大腸俞、小腸俞附近)尋找痔點。痔點多呈現為稍突出於表皮、如針尖大小之丘疹,色澤可能偏紅或暗沉,按壓時不褪色,此為氣血瘀滯之反應點。
  2. 消毒與挑刺:局部常規消毒後,以粗針(如三棱針)將痔點表皮挑破,深入皮下,挑斷白色纖維狀組織。此類組織在中醫理論中稱為「絡脈結聚」,挑斷後可緩解局部氣血壅滯。
  3. 術後處理:挑刺完畢後,以無菌紗布覆蓋傷口,防止感染。

作用機理
挑痔療法透過物理刺激,達到以下效果:

  • 疏通經絡:背部為足太陽膀胱經所過,與臟腑氣血相通,挑刺痔點可調節大腸氣機,改善肛門局部氣血循環。
  • 活血化瘀:挑斷皮下纖維組織,能消散瘀滯,減輕痔核充血腫脹。
  • 消炎鎮痛:刺激後可激發人體自癒反應,緩解痔瘡發炎及疼痛。

適應症
此療法適用於內痔、外痔及混合痔初期,能有效緩解出血、腫痛及脫垂症狀,尤其適合不願接受手術或藥物治療者。

補充說明
挑痔療法雖屬微創,但操作需由專業中醫師執行,以確保取穴準確及手法得當。此外,中醫治療痔瘡亦常配合內服中藥(如槐角丸、秦艽蒼朮湯)或針灸(如長強穴、承山穴),以增強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