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停耳」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停耳,又名聤耳,是指耳內紅腫疼痛流膿的疾病。其病因是氣鬱生痰,內火攻沖所致。
《脈因證治》卷下:「停耳,耳內生赤肉,或有膿腫是也。」
《醫林繩墨》卷七:「又有停耳者,耳內有生赤肉,或有膿腫是也。」
《醫宗金鑒》卷十三:「停耳,耳內生赤肉,或有膿腫是也。其因由氣鬱生痰,內火攻沖所致。治宜清火化痰,消腫止痛。方用二陳湯加減。若有膿者,宜用穿山甲、皂角刺、穿破石、海蛤殼等,以消膿排膿。」
停耳的臨床表現為耳內紅腫疼痛,流膿。可伴有發熱、頭痛、口苦、咽干、舌紅苔黃等症狀。
停耳的治療以清火化痰、消腫止痛為主。可用二陳湯加減。若有膿者,宜用穿山甲、皂角刺、穿破石、海蛤殼等,以消膿排膿。
停耳的預後一般良好。但如果治療不當,或病情嚴重,則可能會引起耳聾、失聰等嚴重後果。
停耳的預防方法包括:
- 保持耳部清潔,避免耳內進水。
- 避免用力挖耳,以免損傷耳道。
- 注意飲食衛生,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 積極治療鼻炎、咽炎等耳部相關疾病。
- 定期到醫院檢查耳部,以早期發現和治療停耳。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