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停經」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停經
停經,又稱「經閉」,指女子月經停止的現象。中醫認為,停經可分為生理性與病理性兩類。
生理性停經
- 天癸竭:女子七七之年(約49歲前後),腎氣漸衰,天癸枯竭,衝任二脈虛弱,月經自然停止,此為「經斷」或「絕經」,屬正常生理現象。
- 妊娠:懷孕期間,胞宮蓄養胎元,月經暫停,此為「妊娠經閉」。
- 哺乳:產後哺乳期間,部分婦女因氣血上行為乳,月經暫停,稱為「哺乳經閉」。
病理性停經
- 血枯經閉:因氣血虧虛,衝任失養所致。常見於長期失血、脾胃虛弱、久病耗傷等,症見面色萎黃、頭暈心悸,舌淡脈細。
- 血滯經閉:因氣滯血瘀、寒凝胞宮或痰濕阻滯,導致經血不行。症見少腹脹痛拒按,舌暗或有瘀斑,脈沉澀。
- 腎虛經閉:先天不足或房勞傷腎,腎精虧損,天癸不充,衝任失調。症見腰膝痠軟、頭暈耳鳴,脈沉弱。
中醫辨證要點
- 虛證:多因氣血不足或腎精虧虛,月經漸少至停,伴虛弱之象。
- 實證:多因氣滯、血瘀、痰濕,月經驟停,伴脹痛、瘀阻之徵。
中醫治療停經,首重辨明虛實,調理氣血、補腎通絡為大法,如虛者補之(如歸脾湯、左歸丸),實者瀉之(如血府逐瘀湯、蒼附導痰丸)。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