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挺長」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挺長
病證名,指陰莖異常勃起,挺直長大而不倒之症。此名首見於《靈樞·經脈》,原文載:「足厥陰之別……其病氣逆則睾腫卒疝,實則挺長,虛則暴癢。」意指足厥陰肝經經氣實證可致陰莖勃起不萎,虛證則表現為陰部驟發瘙癢。
中醫病機探析
- 肝經實熱:
肝主筋,陰莖為宗筋所聚。若情志鬱結,肝氣化火,或嗜食辛辣厚味,濕熱下注肝經,循經擾動宗筋,可致氣血壅滯,發為挺長。症見陰莖脹痛堅硬、面赤口苦、舌紅苔黃膩,脈弦數。 - 陰虛陽亢:
腎陰虧虛,相火妄動,虛熱內擾精室,亦能引發陰莖異常勃起。多伴見腰膝酸軟、潮熱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 - 瘀血阻絡:
外傷或氣滯日久,血行不暢,瘀阻下焦,宗筋失於濡養,可致挺長難收。其特徵為陰莖色紫暗、刺痛拒按,舌質紫黯或有瘀斑。
古籍論述延伸
- 《類經》注釋:「挺長者,陽強不屈也。」強調此症與陽氣過亢相關。
- 《醫林改錯》提出血瘀致病的觀點,以「通竅活血湯」治瘀血所致陰莖腫硬。
辨證論治要點
- 實證:清瀉肝經濕熱,方用龍膽瀉肝湯加減;若兼瘀血,佐以桃仁、紅花活血通絡。
- 虛證:滋腎降火,選知柏地黃丸;陰虛甚者,加龜板、牡蠣潛陽固陰。
此症屬中醫「陽強」範疇,臨床須細辨虛實,不可概以火證論治。古籍所載「虛則暴癢」一說,更提示虛實夾雜之複雜病機,當結合四診詳察。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