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挺法」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挺法
挺法為中醫推拿手法之一,首見於《外傷中醫按摩療法》,屬關節調整類手法,主要用於肢體屈曲僵直、關節活動受限之症。其操作核心在於通過緩和搖動與漸進伸展,使彎曲的肢體或關節恢復挺直狀態,適用於腰部、手指、足趾等部位因氣血瘀滯、筋絡拘攣或外傷所致的屈伸不利。
操作要領
- 搖關節以鬆解:先以單手或雙手輕握患處,徐緩搖動關節,幅度由小漸大,促使局部氣血流通,鬆解粘連之筋絡。
- 漸進挺直:待關節鬆動後,順其生理活動方向,逐步施力牽引或按壓,使屈曲部位緩慢伸展,直至恢復正常角度。手法需連貫柔和,忌驟然暴力,以免損傷筋脈。
中醫理論基礎
挺法契合「鬆則通,順則和」的經筋理論。《黃帝內經》提及「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若外邪侵襲或跌撲挫傷,易致筋絡拘急,關節屈伸障礙。挺法透過搖法鬆筋、挺伸調骨,達到「舒筋活絡、滑利關節」之效,尤其適合:
- 氣滯血瘀型:局部腫痛、屈伸時刺痛,挺法可助行氣散瘀。
- 寒凝筋脈型:關節冷痛僵硬,緩慢挺伸能溫通經脈。
臨床應用
- 腰部挺法:患者俯臥,醫者一手按於腰椎,另一手托其雙膝,緩抬下肢使腰後伸,適用於腰肌勞損或腰椎小關節錯縫。
- 指趾挺法:以拇、食指捏住患指(趾)兩側,邊搖邊拉伸,改善腱鞘炎或扭傷後關節黏連。
挺法強調「以柔制剛」,需依患者體質與病情調整力度,結合點按、揉法等輔助,方能顯效。歷代醫家將其歸為「導引按蹻」範疇,體現中醫「動中求正」的治療智慧。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