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通經接氣」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通經接氣

概念溯源

通經接氣為中醫針刺療法之重要術語,源自古籍《靈樞·經脈》篇,屬針刺手法範疇。其核心在於調動經氣運行,使氣血貫通經脈,達至「氣至病所」之治療效果。此術語包含兩大內涵:一為針刺時配合呼吸次數以接引經氣;二為特定針刺手法以催動經氣運行。

經義闡釋

呼吸接氣之法

此法源自《難經·二十三難》,強調針刺時需配合患者呼吸節律。古醫家認為,人體經氣運行與呼吸密切相關,一呼一吸間,經氣可行三寸。故針刺時根據經脈長短,計算所需呼吸次數,稱為「接氣通經」。

各經標準呼吸次數如下:

  • 手三陽經:每穴九息(約氣行二十七寸)
  • 手三陰經:每穴七息(約氣行二十一寸)
  • 足三陽經:每穴十四息(約氣行四十二寸)
  • 足三陰經:每穴十二息(約氣行三十六寸)

此法之要旨在於使醫者心神與患者氣息相合,引導經氣沿經脈貫通。

飛經走氣之術

此為催動經氣運行之特殊針刺手法,主要包括四種技法:

  1. 青龍擺尾:針刺得氣後,將針柄緩緩擺動如魚游水,促使經氣向前傳導。
  2. 白虎搖頭:持針微微搖動,配合提插手法,使經氣向四周擴散。
  3. 蒼龜探穴:進針後分三部探刺,每部稍作停留,引氣深入。
  4. 赤鳳迎源:先深後淺,配合捻轉,如鳳凰展翅,引導經氣上下流通。

此四法合稱「飛經走氣四法」,均以動物形態喻示手法特點,目的在於破除經氣鬱滯,使氣血暢通。

理論基礎

通經接氣之理論根基於中醫氣血學說與經絡理論:

  1. 經氣運行觀:認為經氣在經脈中如環無端,周流不息。若經氣阻滯則病生,通暢則病癒。
  2. 呼吸調氣論:呼吸為宗氣運動之外現,深長呼吸可助經氣運行。
  3. 手法導引說:特定針刺手法能改變經氣運行方向與強度,達到調氣治病目的。

臨床應用

通經接氣主要適用於:

  • 經氣阻滯之痹證
  • 氣血不通之痛證
  • 經脈失調之痿證
  • 氣機逆亂之厥證

操作時需辨明經脈虛實,虛者宜補,配合溫和呼吸;實者宜瀉,配合深長呼吸。手法運用當隨證變化,或輕緩柔和,或迅疾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