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通乳」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通乳

定義
通乳為中醫治療學術語,指針對產後乳汁不通或乳汁不足之證候,所採取的治療原則與方法,旨在疏通乳腺、促進乳汁分泌,使氣血調和以利泌乳。

中醫理論基礎
中醫認為,乳汁之生成與疏泄與臟腑氣血密切相關,尤以「肝」、「胃」、「脾」三經為主。《黃帝內經》提及:「婦人乳子,穀氣通於脾,血氣聚於衝任。」乳汁由氣血所化生,而氣血之源在於脾胃運化水穀精微,肝主疏泄則調節乳汁排泄。若氣血虛弱、經絡壅滯,或情志鬱結導致肝氣不舒,皆可能引發乳汁不暢。

病因病機

  1. 氣血虛弱:產後失血過多或脾胃虛弱,氣血生化不足,無以化生乳汁,表現為乳汁清稀、乳房柔軟無脹感。
  2. 肝鬱氣滯:情志抑鬱致肝失條達,氣機不暢,經絡受阻,乳汁排泄不順,常見乳房脹硬疼痛、胸脅脹滿。
  3. 經絡瘀阻:外感寒邪或產後瘀血內停,阻滯乳絡,導致乳汁排出困難。

治療方法

  1. 中藥內服

    • 氣血虛弱型:常用方劑如「通乳丹」(《傅青主女科》),以人參、黃耆補氣,當歸、麥冬養血滋陰,佐木通、桔梗通絡下乳。
    • 肝鬱氣滯型:選「下乳湧泉散」(《清太醫院配方》),含柴胡、青皮疏肝解鬱,穿山甲、王不留行通絡行乳。
    • 瘀阻型:可配合「生化湯」加減,活血化瘀以通乳絡。
  2. 針灸療法

    • 取穴以足陽明胃經(如乳根、膺窗)、足厥陰肝經(如太衝)為主,配合遠端穴位如少澤(小腸經井穴),以針刺或艾灸調理氣血、疏通經絡。
  3. 外治法

    • 推拿按摩:以柔和手法按揉乳房周圍膻中、期門等穴,或沿乳腺管方向輕推,助乳汁排出。
    • 熱敷:用蔥白煎湯燻洗或以艾葉溫熨,散寒通絡。

相關名詞辨析

  • 催乳:廣義包含通乳,但更強調透過補益氣血或調理體質以增加乳汁分泌量,而通乳偏重於解除乳汁淤滯之標證。
  • 回乳:與通乳相對,指中止乳汁分泌的療法,適用於斷乳或哺乳禁忌者。

古籍記載
《婦人大全良方》提及:「乳汁不行,有因血氣虛弱,有因經絡閉澀。」《景岳全書》則強調:「乳少者,非血虛即氣滯。」歷代醫家多從虛實辨證,虛者補之,實者疏之,總以調和氣血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