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通因通用」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通因通用
概念溯源
「通因通用」一詞首見於《黃帝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為中醫治療學中「反治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核心思想在於針對表面呈現「通泄」症狀的病證,不僅不予以收斂止瀉,反而採用通利疏導之法進行治療。這種看似矛盾的治法,實質上體現了中醫「治病求本」的辨證思維。
理論基礎
陰陽辨證關係
通因通用體現了中醫「從者反治」的辨證原則,當疾病表現出真假疑似症狀時,需透過表象探求本質。此治法建立在「正治無效當用反治」的理論基礎上,適用於真實假虛之證。
病機特點
此治法主要針對「內有積滯而外現通泄」的特殊病機,常見於以下情況:
- 腸腑實熱積滯所致的「熱結旁流」
- 瘀血內阻引起的崩漏下血
- 食積停滯導致的腹瀉臭穢
- 濕熱下注引發的淋濁帶下
臨床應用
典型證候
- 熱結旁流:見於傷寒陽明腑實證,表現為下利清水、色純青,腹滿硬痛拒按,口乾舌燥,脈沉實有力。此乃燥屎內結、迫津下泄之象,當用大承氣湯急下存陰。
- 瘀血崩漏:婦人經血非時而下,量多色紫暗有塊,小腹刺痛拒按,舌質紫暗有瘀斑。此屬瘀血阻絡、血不歸經,宜用逐瘀止血湯之類活血通經。
- 食積泄瀉:瀉下臭如敗卵,脘腹脹滿疼痛,瀉後痛減,噯腐吞酸。此為宿食停滯、傳導失常,當用保和丸消食導滯。
用藥特點
通因通用治法常用以下類藥物:
- 攻下藥:大黃、芒硝(用於實熱積滯)
- 活血藥:桃仁、紅花(用於瘀血崩漏)
- 消導藥:山楂、神曲(用於食積泄瀉)
- 利濕藥:車前子、滑石(用於濕熱淋濁)
經典案例
《傷寒論》第321條:「少陰病,自利清水,色純青,心下必痛,口乾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此即通因通用之典型範例,雖見下利清水,實為燥屎內結,故用峻下熱結之法。
《醫宗金鑒·婦科心法》載:「瘀血崩漏,其色紫黑有塊,小腹刺痛拒按者,當去瘀生新,不可驟止。」亦體現此治則。
與相關治則區別
- 與「塞因塞用」對比:二者同屬反治,但通因通用適用於真實假虛之「通泄證」,塞因塞用則適用於真虛假實之「閉塞證」。
- 與「熱因熱用」區別:熱因熱用針對真寒假熱證,通因通用則專主實邪致瀉證。
此治法充分展現中醫「審證求因」的辨證精髓,臨床需嚴格把握適應證候,確屬實邪內結所致通泄者方可應用。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