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通瘀破結」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通瘀破結
「通瘀破結」為中醫治法術語,屬活血化瘀法之範疇,其核心在於疏通經絡瘀滯、破除體內積結,臨床多用於治療因氣滯血瘀或痰瘀互結所致之癥瘕積聚、經閉痛經、癰癧瘰癧等證。
理論基礎
中醫認為,「瘀」為病理產物,亦為致病因素。《黃帝內經》提及「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瘀血內阻可致氣機不暢,日久形成有形之結,如癥塊、腫物等。「通瘀」即通過活血行氣以消散瘀滯;「破結」則進一步攻逐頑固積滯,常用蟲類藥或峻烈之品以破血消癥。
與相關治法之異同
- 與「破瘀消癥」之關係
「通瘀破結」與「破瘀消癥」概念相近,後者更強調攻伐有形之癥積(如子宮肌瘤、肝硬化),而前者涵蓋範圍較廣,包含氣滯初結或痰瘀交阻之輕證。 - 與「活血化瘀」之區別
一般活血化瘀藥(如丹參、川芎)偏重調和血行,而「通瘀破結」所用之藥(如三稜、莪朮、水蛭)藥性峻猛,專攻久瘀頑結。
常用方藥
- 代表方劑:
- 大黃䗪蟲丸(《金匱要略》):結合破血逐瘀與滋陰潤燥,治乾血勞、經閉癥瘕。
- 桂枝茯苓丸:緩消瘀結,適用於婦人瘀血留滯之癥塊。
- 常用藥物:
- 蟲類藥:水蛭、虻蟲、土鱉蟲,擅入絡脈搜剔瘀結。
- 破血藥:三稜、莪朮,行氣破血以消積。
- 化痰散結藥:浙貝母、牡蠣,輔治痰瘀互結之證。
臨床應用
- 婦科疾患:如血瘀經閉、產後惡露不下,配伍當歸、桃仁以通經破瘀。
- 癥瘕積聚:慢性肝病之脅下痞塊,或腫瘤初期,需辨明虛實後配伍軟堅散結之品。
- 外科癰腫:瘀熱壅滯所致之瘡瘍,可合清熱解毒藥同用。
配伍要點
- 兼氣滯者:加香附、枳實以行氣導滯。
- 體虛者:佐黃耆、黨參防攻伐傷正。
- 寒凝血瘀:配肉桂、吳茱萸溫通經脈。
此治法體現中醫「結者散之」「留者攻之」之原則,然須謹守病機,辨證施治。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