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同精」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同精
在中醫理論中,「同精」一詞出自《靈樞·五亂》,意指共同保養精氣,強調人體氣機調和與陰陽平衡的重要性。其核心思想在於通過調節氣血運行,使機體達到內外協調的狀態,從而維持健康。
經典出處與涵義
《靈樞·五亂》提到:「徐入徐出,謂之導氣;補瀉無形,謂之同精。」此處「同精」與「導氣」並列,闡述了兩種調氣方法:
- 導氣:指以緩慢均勻的呼吸或針刺手法引導氣機,使氣血運行順暢。
- 同精:指在施行補瀉手法時,不拘泥於形式,而是以調和精氣為根本目的,使機體自然恢復平衡。
「同精」的「同」有「協調」、「合一」之意,「精」則泛指人體的精微物質,包括先天之精與後天之精。因此,「同精」可理解為通過無形的補瀉手法,使精氣得以協同運化,達到治病養生的效果。
中醫理論基礎
- 精與氣的關係
中醫認為「精能化氣,氣能生精」,精氣互為根本。「同精」的調理方式正是基於此理論,通過調氣以養精,或固精以益氣,使二者相輔相成。 - 補瀉無形的意義
「補瀉無形」並非指無具體手法,而是強調治療應順應人體自然規律,不拘泥於固定的補瀉形式。例如:- 在針灸中,可根據患者氣機變化靈活運用提插、捻轉等手法。
- 在方藥中,可透過藥物配伍的升降浮沉,無形中調和陰陽。
-
與五亂的關聯
《靈樞·五亂》論述氣機逆亂的病症,而「同精」作為調治方法,旨在恢復氣機的正常升降出入,使亂氣歸於平和。
臨床應用
「同精」的理念廣泛體現於中醫各領域:
- 針灸:強調「得氣」與「調氣」,以無形之手法引導經氣,達到補虛瀉實的效果。
- 導引(如氣功、八段錦):通過呼吸與動作的配合,調和精氣神。
- 方藥:如六味地黃丸滋腎精,四君子湯補脾氣,皆隱含「同精」思維,透過藥物協同作用固護根本。
總結
「同精」作為中醫調氣養精的重要概念,體現了「以平為期」的治療原則,強調人體自愈能力的激發與陰陽平衡的維護。其內涵不僅限於技術層面,更是一種整體觀的實踐,對後世中醫理論與臨床具有深遠影響。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