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同身寸」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同身寸

同身寸為中醫針灸取穴之度量方法,首見於唐代孫思邈所著《千金要方》。此法以患者自身體表特定部位作為基準,折合特定長度以量取穴位,強調「因人制宜」的個體化原則,符合中醫「辨證論治」之核心思想。

主要分類

  1. 骨度分寸法
    以骨骼標誌為主要依據,將人體各部位按比例劃分為固定等分。例如:前髮際至後髮際定為12寸,胸骨上窩至胸劍聯合為9寸。此法適用於全身經穴定位,尤以四肢、軀幹為準。
  2. 指寸法
    以患者手指特定部位寬度或長度作為度量單位,為臨床最常用之法,具體分為以下三種:

    • 中指同身寸:屈曲中指中節,兩端橫紋頭之間為1寸。
    • 拇指同身寸:拇指指節橫度為1寸。
    • 橫指同身寸(一夫法):食指至小指併攏,四指橫寬為3寸;若以中指與食指兩指橫寬,則為1.5寸。
  3. 其他古法(今已罕用)

    • 目寸:以眼睛內外眥距離為1寸。
    • 口寸:以口角間寬度作為度量基準。

理論依據

同身寸體現中醫「天人相應」之整體觀,認為人體各部位間存在自然比例關係。《靈樞·骨度》即載有詳細骨度分寸,說明古人早已重視個體差異。此法不僅避免因體型差異導致取穴偏差,亦符合經絡氣血運行之規律。

臨床應用

指寸法因操作簡便,廣用於四肢、頭面等肌肉豐厚處;骨度法則多用於軀幹或關節部位。二者常配合使用,如取「足三里」時,先以犢鼻(膝眼)至解谿(足背踝關節中央)為16寸,再以指寸法於膝下3寸定位。

同身寸為中醫針灸獨特之度量智慧,融合解剖觀察與臨床經驗,至今仍為針灸取穴之重要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