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同天符」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同天符

定義
同天符為中醫運氣學說之術語,指陽年(天干屬陽)時,太過之中運與在泉之客氣相合,形成氣化協同之特殊年份。此概念源自《素問·六元正紀大論》,屬五運六氣理論中「同化」現象之一,與「同歲會」相對,皆用以闡述歲運與客氣之互動關係。

理論基礎

  1. 陽年與太過之運
    十天干中,甲、丙、戊、庚、壬屬陽干,配五運則主「太過」。如甲為陽土,運氣化為「土運太過」;壬為陽木,化「木運太過」。陽年之運氣旺盛,易與客氣相合。
  2. 在泉之氣
    地支分主司天、在泉之氣。若歲運屬陽干太過,且與當年在泉之氣五行屬性相同,即構成「同天符」。例如:

    • 甲辰、甲戌年:甲為陽土,辰、戌年太陰濕土在泉,土運與濕土之氣相合。
    • 壬寅、壬申年:壬為陽木,寅、申年少陽相火在泉,然《素問》未明言此二例,後世注家如王冰補述「木運與相火」之合,但存爭議。
    • 庚子、庚午年:庚為陽金,子、午年少陰君火在泉,然傳統以「金運」與「燥金在泉」為合,此處或涉運氣推算之調整。

氣化特點
同天符之年,中運與在泉之氣同屬一行,形成「同氣相求」之勢,其氣化表現為:

  • 強化作用:主歲之運與在泉之氣疊加,使該五行之氣偏盛。如甲辰年濕土之氣過旺,易致脾濕壅滯、水飲停聚之證。
  • 病候傾向:據《素問·六元正紀大論》,同天符年之病機多與相合之氣相關。如土濕過盛則「民病飧泄、濡瀉」,金燥過盛則「咳喘、胸滿」。

與其他術語之區別

  • 同歲會:陰年(乙、丁、己、辛、癸)中,不及之運與在泉之氣相合,如癸巳、癸亥年(火運不及,少陽相火在泉)。
  • 天符:中運與司天之氣相合,如戊寅年(火運與少陽相火司天)。

歷代醫家見解

  • 王冰於《黃帝內經素問注》中強調「運氣同化」之重要性,認為同天符之年氣化專一,易致偏勝之疾。
  • 張介賓《類經》進一步區分同天符與天符,指出「同天符者,中運與在泉合;天符者,中運與司天合」,二者影響層面不同。

臨床意義
同天符之年,醫者需審察歲氣偏勝,調治時注重抑其有餘。如土濕過重,當健脾滲濕;金燥過盛,宜清潤肺金。然具體辨證仍需結合患者體質與六淫勝復,不可拘泥。

(註:本文依《內經》理論為本,後世注家詮釋或有出入,讀者可參酌《運氣七篇》及各家註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