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銅針」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銅針

銅針為中醫傳統針具之一,指以銅質材料所製作的針灸工具。根據考古發現與文獻記載,銅針的使用可追溯至中國青銅器時代,距今已有數千年歷史。

歷史淵源

在《黃帝內經》等早期中醫典籍中,雖未明確記載銅針,但考古出土的青銅時代醫療器具中,已發現形制類似針具的銅器。這表明早在戰國時期之前,中國先民可能已開始探索金屬針具的醫療應用。

材質特性

銅質針具具有以下特點:

  • 導熱性佳,便於溫針療法
  • 延展性適中,易於加工成型
  • 具有一定的抗菌性能
  • 質地較軟,不如鋼針鋒利

臨床應用

在古代中醫實踐中,銅針主要用於:

  1. 淺刺療法:因銅針硬度較低,多用於表皮或淺層刺激
  2. 放血治療:部分形制較粗的銅針用於刺絡放血
  3. 溫熱療法:利用銅的導熱性進行溫針或熱熨

演變發展

隨著冶金技術進步,銅針逐漸被鐵針、鋼針取代。但在某些特定療法或地域醫學中,銅針仍保留其獨特價值。明代《針灸大成》中仍可見銅針的相關記載,顯示其在傳統針灸體系中的延續性。

現代研究

當代中醫研究發現,銅離子本身具有一定藥理作用,這可能為古代銅針療效提供了物質基礎。銅針與人體接觸時產生的微量銅離子,可能參與局部組織的代謝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