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童男」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童男
在中醫學中,「童男」一詞泛指未成年的男性,通常指尚未發育成熟或未經歷青春期第二性徵變化的男孩。此概念不僅涉及生理狀態,亦與中醫理論中的「先天之本」及「腎氣」密切相關。
中醫理論基礎
- 腎氣與生長發育
中醫認為,人體的生長發育與「腎氣」盛衰直接相關。《黃帝內經》提及,男子以「八歲為一周期」,八歲時腎氣開始充盛,換齒髮長;十六歲左右腎氣進一步充盈,出現「天癸至」(即生殖機能成熟)的生理變化。童男階段正處於腎氣逐漸積累但尚未完全成熟的過渡期,此時臟腑嬌嫩,形氣未充。 - 精血與體質特點
童男之體多屬「稚陰稚陽」,陰陽之氣尚未調和,故易受外邪侵擾。其精血未耗,若調養得宜,可為日後健康奠定基礎。古代醫家亦認為,童男之體具有「純陽之質」,陽氣偏旺而陰液相對不足,需避免過度溫補或耗傷陰津。 - 經絡與氣血運行
童男的經絡系統雖已成形,但氣血運行較成人為弱,尤其「督脈」(主一身之陽)與「任脈」(主一身之陰)的調節功能尚未完善。臨床上,小兒推拿常針對此特點,通過刺激特定穴位(如「脾經」「腎經」)以促進氣血調和。
古籍記載與應用
- 《幼幼集成》提及童男「血氣未定」,用藥需輕靈,忌峻烈之品。
- 《小兒藥證直訣》強調童男易因飲食不節或外感致病,治療以健脾益氣為主,如「六君子湯」加減。
- 部分傳統養生方劑(如「龜鹿二仙膠」)強調取童男童女之「未破元陽元陰」為引,但此類用法屬古代特定理論,現代臨床已罕見。
小結
「童男」在中醫體系中,不僅是年齡階段的劃分,更反映其生理特質與調養重點。理解此概念有助於掌握小兒生長規律及相關疾病的辨治思路。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