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童子怯」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童子怯
病證名,屬中醫婦科範疇,多見於少女發育階段。此證首見於清代醫家崔秉銑所著《婦科宗主》,其記載:「閨女十五、六歲,月經行一、二次或從來未行而經閉者,人漸漸黃瘦,內骨蒸熱,咳嗽或腹內有塊時疼,名曰童子怯。」意指少女於青春期前後,因月經初潮不順或經閉不行,導致氣血失調,進一步引發虛勞症狀。
病因病機
童子怯之成因,多與先天稟賦不足、後天失養,或情志鬱結相關。少女正值衝任二脈發育之際,若腎氣未充,肝血虧虛,則月經難以按時而下;加之脾胃虛弱,水穀精微化生不足,氣血生化無源,遂致經閉。氣血瘀滯日久,鬱而化熱,形成「骨蒸熱」,此為陰虛內熱之象;熱灼肺津則見咳嗽,瘀阻胞宮則腹內結塊疼痛。
臨床表現
- 月經異常:月經初潮延遲,或行經後驟然閉止,經量稀少。
- 虛損症狀:形體消瘦,面色萎黃,精神倦怠。
- 內熱證候:午後潮熱,手足心熱,盜汗,口乾咽燥。
- 兼症:乾咳無痰,或腹中癥塊時作刺痛,舌質紅絳、苔少,脈細數或弦澀。
治法與方藥
本證屬「室女經閉成勞」範疇,治療當以滋腎填精、養血調經為主,佐以清虛熱、化瘀滯。
- 腎陰虧虛:可用六味地黃丸加減,滋補腎陰;若陰虛火旺,選知柏地黃丸以清降虛火。
- 肝血不足:以四物湯為基礎,配伍枸杞、女貞子等養血柔肝。
- 血瘀內阻:腹中結塊疼痛者,酌加桃仁、紅花、丹參活血化瘀,或配合桂枝茯苓丸緩消癥塊。
- 肺陰耗傷:乾咳明顯者,輔以沙參麥冬湯潤肺止咳。
調護要點
此證需注重長期調養,避免過用苦寒傷陰或辛燥耗血之品。飲食宜甘潤滋陰,如山藥、百合、黑芝麻等;情志舒暢亦為關鍵,以防肝鬱加重病情。
古籍參證
除《婦科宗主》外,《婦人大全良方》亦提及「室女經閉勞熱」,與童子怯病機相類,均強調少女經閉與虛勞之關聯,可互參辨治。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