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瞳人散杳」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瞳人散杳

病證名,屬中醫眼科範疇,指瞳神(瞳孔)散大失收之證候。此名首見於《醫學入門》,後世醫家多將其歸於「瞳神散大」條下論述。

中醫病機與證候特點

  1. 肝腎陰虛,虛火上炎
    肝開竅於目,腎精上注於瞳神。若肝腎陰虧,陰不制陽,虛火循經上擾目竅,可致瞳神失於斂縮,呈現散大之態。此類患者多伴見頭暈耳鳴、腰膝酸軟、五心煩熱等陰虛內熱之象。
  2. 氣血兩虧,目失所養
    氣血為目睛濡養之源。若久病體虛或失血過多,氣血耗損,瞳神失於溫煦固攝,亦可散大無神。此證常見於重病後期或慢性虛損患者,伴面色萎黃、氣短乏力等氣血不足之候。
  3. 風痰上攻,竅絡受阻
    風性善行,痰濁黏滯。若風痰互結,上壅目絡,阻滯氣機,可致瞳孔調節失常而散大。此類證候多驟發,或見於中風、癇證等疾病過程中,伴頭目脹痛、胸悶嘔惡等痰濕風動之症。
  4. 外傷損絡,氣滯血瘀
    頭目受外力撞擊,脈絡受損,血瘀氣滯,瞳神失於約束而散大。此證多有明確外傷史,可見眼周瘀腫、視物昏朦等瘀血內停之象。

古籍論述與辨證要點

  • 《醫學入門》提及瞳神散大與「內障」相關,強調「水火不交,陰陽乖隔」為本,需辨虛實。
  • 《銀海精微》進一步區分:「瞳人開大者,由腎水不足,相火強盛」;若兼見「青綠之色」,則屬「綠風內障」,提示病情深重。
  • 臨床須結合全身症狀與局部表現,細辨陰陽虛實。如瞳散而視物模糊、畏光流淚者,多屬肝腎陰虛;若驟然散大伴頭痛嘔逆,則需警惕風痰閉竅之急證。

相關病證鑑別

  • 瞳神緊小:與「散杳」相反,瞳神縮小如針,多因肝經風熱或濕熱上攻所致。
  • 青盲:瞳形雖正常,但視力漸喪,與「散杳」之形態改變有別。
  • 五風內障(如綠風、青風):瞳神散大常為其兼症,但主因風、火、痰、虛交雜,病勢更劇。

此證涉及臟腑、氣血、經絡多重病理,臨床須溯本求因,不可僅拘於局部。歷代醫家重視「治目從整體」的原則,用藥常以滋腎平肝、益氣活血、祛風化痰等法隨證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