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瞳仁焦小」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瞳仁焦小

瞳仁焦小,又稱瞳神縮小,為中醫眼科病證名,首載於《一草亭目科全書》。此證以瞳神(瞳孔)異常縮小為主要特徵,嚴重者甚至形如針孔,影響視物功能。中醫認為,瞳仁屬腎,為水輪所主,其病變多與肝腎陰虛、火邪上擾,或外感風熱毒邪內攻有關。

病因病機

  1. 肝腎陰虛,虛火上炎:肝開竅於目,腎主瞳神。若肝腎陰虧,陰不制陽,虛火循經上灼目絡,可致瞳神失養而緊縮。
  2. 風熱毒邪侵襲:外感風熱之邪,或熱毒內蘊,上攻於目,導致黃仁(虹膜)腫脹,逼迫瞳神縮小。
  3. 氣滯血瘀:情志不遂或外傷所致氣血瘀滯,目絡阻塞,黃仁氣機不暢,亦可引發瞳神拘急。

臨床表現

  • 瞳神較正常明顯縮小,對光反應遲鈍或消失。
  • 或伴目赤疼痛、畏光流淚,甚則視物昏矇。
  • 若兼見頭痛、口苦咽乾,多屬肝火上炎;若午後潮熱、舌紅少苔,則為陰虛火旺之象。

辨證分型

  1. 肝經風熱證:驟發瞳神縮小,目赤脹痛,羞明流淚,舌紅苔薄黃,脈浮數。治宜疏風清熱,方用新制柴連湯加減。
  2. 肝腎陰虛證:瞳神焦小,視物模糊,眼乾澀,兼見腰膝痠軟,脈細數。治宜滋補肝腎,方選杞菊地黃丸知柏地黃湯
  3. 氣滯血瘀證:瞳神緊縮不移,目珠刺痛,舌暗或有瘀斑。治宜活血通絡,方用血府逐瘀湯加減。

古籍論述

《證治準繩·七竅門》提及:「瞳神細小,緣肝腎二經風熱上衝,或痰火內灼,致神水(房水)耗澀。」指出其病機與神水代謝失調相關。此外,《銀海精微》強調,瞳神縮小若久治不癒,可致「瞳神乾缺」,即虹膜後黏連,屬重證。

此證需與瞳神散大(瞳孔擴大)對舉,二者皆屬瞳神形態異常,然病機虛實迥異,臨床須細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