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瞳神緊小」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瞳神緊小
病證名,見於《證治準繩·雜病》,亦稱「瞳神縮小」。此證指瞳神(瞳孔)異常收縮,失去正常舒張之態,甚者縮如針孔,影響視物。中醫認為,瞳神屬腎,為水輪所主,與肝、腎二臟關係密切,其病機多與內在臟腑失調或外邪侵襲相關。
病因病機
- 肝腎陰虛:肝藏血,腎藏精,肝腎陰虧則虛火上炎,灼傷瞳神,致其緊縮。
- 風熱上攻:外感風熱之邪,或肝經鬱熱化火,上擾目竅,引發瞳神拘急。
- 濕熱內蘊:脾胃濕熱流注肝經,燻蒸目絡,導致瞳神氣機不利。
- 外傷或毒邪:眼部受創或邪毒內侵,損及瞳神絡脈,使其失於濡養而緊縮。
臨床表現
- 瞳神明顯縮小,對光反應遲鈍或消失。
- 目赤疼痛,畏光流淚,視物模糊。
- 或伴頭痛、口苦咽乾等全身症狀,依病機不同而異。
中醫辨證與治療
此證需分虛實:
- 實證(如風熱、濕熱):治宜清熱瀉火、疏風散邪,方用龍膽瀉肝湯或新制柴連湯加減。
- 虛證(如肝腎陰虛):治宜滋陰降火,方選杞菊地黃丸或知柏地黃丸。
若兼瘀滯,可佐活血通絡之品,如當歸、川芎。
瞳神緊小若遷延不癒,恐致瞳神乾缺(瞳孔黏連變形),故早期辨治甚為關鍵。歷代醫家重視局部與全身調理並行,以恢復瞳神之正常開闔功能。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