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瞳神縮小」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瞳神縮小
病證名,係指瞳神逐漸縮小,甚則細如針孔,展縮失靈,並伴隨視力下降之病證。見於《審視瑤函》。本病相當於現代醫學之「虹膜睫狀體炎」,中醫又稱「瞳神緊小」、「瞳人鎖緊」、「瞳神細小」、「瞳神焦小」或「瞳縮」。
病因病機
中醫認為,瞳神屬腎,為水火陰陽交會之所,其展縮功能與肝膽、腎陰及風火濕熱之邪密切相關。本病多因內傷或外邪上犯清竅所致,具體可分為以下幾類:
- 肝膽火熾
肝開竅於目,膽附於肝,若情志不遂或肝鬱化火,肝膽火熾上炎,灼傷瞳神,致其緊縮失靈。 - 風濕熱邪
外感風濕熱邪,或素體濕熱內蘊,濕熱鬱久化火,上攻目竅,阻滯經絡,使瞳神氣機不利而縮小。 - 肝腎陰虧,虛火上炎
肝腎陰虛,陰不制陽,虛火內生,上擾清竅,灼傷瞳神,致其焦小難展。 - 外傷或他病傳變
眼部外傷,或白睛(結膜)、黑睛(角膜)疾病久治不癒,邪毒內侵,波及瞳神,使其縮小失調。
辨證論治
根據病因不同,治法各異,臨床常見以下證型及對應方藥:
-
肝膽火熾證
- 主證:瞳神緊縮,目赤疼痛,羞明流淚,口苦咽乾,舌紅苔黃,脈弦數。
- 治法:清瀉肝膽實火。
- 方藥:龍膽瀉肝湯(《醫宗金鑑》)加減,若兼黃液上衝(前房積膿)或血灌瞳神(前房出血),可合犀角地黃湯(《備急千金要方》)清熱涼血。
-
風濕熱邪證
- 主證:瞳神縮小,目珠悶痛,視物模糊,頭重身困,舌苔黃膩,脈濡數。
- 治法:祛風清熱,化濕通絡。
- 方藥:抑陽酒連散(《原機啟微》)加減,可酌加防己、薏苡仁以增強祛濕之效。
-
肝腎陰虛證
- 主證:瞳神細小,視物昏矇,眼乾澀,五心煩熱,舌紅少苔,脈細數。
- 治法:滋陰降火,清肝明目。
- 方藥:清腎抑陽丸(《審視瑤函》)加減,或選用知柏地黃丸(《醫宗金鑑》)滋腎清熱。
-
外傷或他病繼發
- 治法:以治本為主,若因外傷瘀血阻絡,可配合桃紅四物湯活血化瘀;若因黑睛潰瘍(角膜炎)引發,需兼清肝解毒,如新制柴連湯(《眼科纂要》)加減。
附註
本病若失治誤治,恐致瞳神乾缺(虹膜後黏連),甚至青光眼、白內障等變證,故早期辨證施治尤為關鍵。歷代醫家強調「瞳神為水火之府」,治療時需注重調和陰陽,標本兼顧。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