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穿腮」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穿腮,也稱為穿腮毒或爛腮,是一種常見的兒童急性傳染病。該病多發於春夏之交,尤其是小孩子容易感染。穿腮的主要臨床表現是患兒面部、頸部、耳後、腋下等處出現紅色斑疹,逐漸腫脹,呈現穿衣之狀,皮膚表面可能形成水泡,破潰後會流出黃色的液體,並伴隨發熱、煩躁、食慾不振、口渴、腹瀉等症狀。

穿腮的病因主要與外感風熱毒邪和內傷脾胃虛弱有關。外感風熱毒邪入侵肌表,肌腠失和,形成穿腮。內傷脾胃虛弱,造成運化失常,濕熱積聚於肌膚,也會引發穿腮。

治療穿腮的方法主要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可以使用銀翹散、桑菊飲、連翹敗毒飲等中藥進行清熱解毒治療。在外用方面,可以使用黃連解毒膏、紫草膏等進行外敷治療。

預防穿腮的方法包括: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經常開窗通風,減少病原微生物的傳播;注意個人衛生,經常洗手,避免食用生冷、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進行適當的鍛煉;接觸患者後,要及時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若孩子出現穿腮的症狀,家長應引起重視並及時就醫治療,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