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瞳子散大」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瞳子散大

瞳子散大,又稱「瞳神散大」,為中醫眼科病證名,指瞳仁(瞳孔)異常擴張之症候。此證首見於《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二,歸屬於「內障」範疇,多與肝腎功能失調、氣血逆亂或外邪侵襲相關。

病因病機

  1. 肝腎陰虛:肝藏血,腎藏精,肝腎陰虧則虛火上炎,灼傷目絡,致瞳神失養而弛張。
  2. 肝陽上亢:情志過極或肝鬱化火,陽亢風動,上擾清竅,迫使瞳神散大。
  3. 氣血兩虧:久病體虛或失血過多,氣血不能上榮於目,瞳神失於固攝。
  4. 外傷或毒邪:頭目受創或藥物毒性(如曼陀羅等)直接損傷目系,亦可引發此症。

臨床表現

  • 主症為瞳孔較常人明顯擴大,對光反應遲鈍或消失。
  • 或伴視物模糊、畏光流淚,甚則頭痛目脹。
  • 若因肝陽上亢者,多見面赤口苦、煩躁易怒;肝腎陰虛者則兼腰膝酸軟、眩暈耳鳴。

中醫辨證分型

  1. 肝腎陰虛型:瞳神散大,視物昏花,舌紅少苔,脈細數。治宜滋補肝腎,方用杞菊地黃丸加減。
  2. 肝陽化風型:瞳孔散大伴頭目脹痛,舌紅苔黃,脈弦數。治宜平肝熄風,方選天麻鉤藤飲。
  3. 氣血不足型:瞳神弛緩,面色蒼白,舌淡脈弱。治宜益氣養血,方用八珍湯合補中益氣湯。

古籍論述

《證治準繩·七竅門》提及:「瞳神散大,由腎水虧而肝火熾,神膏耗損。」強調陰虛火旺為本證關鍵;《銀海精微》則載:「瞳人開大者,膽腎兩經之病」,指出膽經鬱熱與腎虛共病之機轉。

此證須與「綠風內障」(青光眼)等急症鑑別,然純就中醫理論而言,其辨治核心在於調和臟腑、標本兼顧,尤重肝腎二臟之滋養與潛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