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痛如神祟」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痛如神祟

證名,屬中醫眼科病症之一,指眼部外觀無明顯紅赤腫脹,卻突發劇烈疼痛,狀如針刺火灼,時發時止,症狀怪異難測。此證又稱「神祟疼痛」,首見於《銀海精微》,書中記載:「痛如神祟……痛甚怪異……當有神祟為禍而害眼,孰知陰陽偏勝,動靜氣血攻擊使然。」意指此症雖似鬼神作祟,實則因體內陰陽失衡、氣血失和所致。

病因病機

中醫認為,「痛如神祟」與以下病理機制密切相關:

  1. 陰陽偏勝:陰陽失調,虛火或陽亢上擾目絡,導致氣血逆亂,發為驟痛。
  2. 氣血攻衝:肝鬱化火或血瘀阻絡,氣血運行不暢,上攻目竅,引發陣發性刺痛。
  3. 風邪內動:內風挾熱或挾痰,循經上犯清竅,致使眼部經脈攣急而痛。

臨床表現

  • 疼痛特徵:猝然發作,痛勢劇烈,如針刺、火灼,時輕時重,反覆不休。
  • 伴隨症狀:或見頭暈目眩、口苦咽乾、胸脅脹悶,舌質紅或暗紫,脈弦數或澀滯。
  • 眼部檢查:外觀無紅腫,瞳神無異樣,與實火眼病(如暴風客熱)有別。

辨證論治

本證需結合全身症狀辨明虛實,常見證型與治法如下:

  1. 肝火上炎

    • 主證:疼痛伴急躁易怒、面赤頭痛,舌紅苔黃,脈弦數。
    • 治法:清肝瀉火。
    • 方藥:龍膽瀉肝湯加減,酌加菊花、夏枯草清肝明目。
  2. 氣滯血瘀

    • 主證:痛如針刺,位置固定,舌暗或有瘀斑,脈澀。
    • 治法:活血化瘀,行氣通絡。
    • 方藥:血府逐瘀湯合通竅活血湯加減。
  3. 陰虛陽亢

    • 主證:隱痛時作,眩暈耳鳴,腰膝痠軟,舌紅少苔,脈細數。
    • 治法:滋陰潛陽。
    • 方藥:天麻鈎藤飲合杞菊地黃丸化裁。

相關條目

本證與「痛如針刺」相似,然後者多偏重血瘀或實火為患,而「痛如神祟」更強調陰陽氣血之動態失衡,臨床須細辨。

(註:本文所述皆基於中醫理論,具體診療須由專業醫師辨證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