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痛如針刺」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痛如針刺

證名,指眼部疼痛如針刺之狀,屬中醫眼科常見證候之一,首載於《銀海精微》。此證多因氣血失調、經絡阻滯,或外邪內火攻目所致,臨床須辨虛實,治法迥異。

病因病機

  1. 心經實火

    • 多因情志化火,或過食辛熱,致心火上炎,灼傷目絡。
    • 證見目赤腫痛、熱澀如刺,持續不休,兼見口舌生瘡、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脈數有力。
    • 病機關鍵在於「火邪壅盛」,氣血搏結於目。
  2. 氣血虛弱,目失所養

    • 常見於久病體虛、過度勞倦,或氣血耗傷者。
    • 證見眼目隱痛,時作時止,目色不赤,或微感乾澀,伴面色萎黃、神疲乏力,舌淡脈細弱。
    • 病機為「榮衛不和」,清陽不升,目絡失於濡潤。

辨證論治

  • 實證(心火亢盛)

    • 治則:瀉火解毒,涼血通絡。
    • 方藥:五味消毒飲加減(金銀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佐赤芍、丹皮以活血散瘀;若兼肝火,可加梔子、龍膽草清肝瀉火。
  • 虛證(氣血不足)

    • 治則:益氣養血,調和營衛。
    • 方藥:人參養榮湯加減(人參、白朮、茯苓、當歸、熟地、白芍等),可酌加枸杞、菊花以明目;若兼陰虛,加麥冬、石斛滋養陰液。

中醫理論延伸

  • 與經絡的關係:足厥陰肝經「連目系」,手少陰心經「系目系」,故心肝火盛易上擾目竅;而氣血虛弱則與脾肺氣虛、生化不足相關。
  • 針刺樣痛的病機:中醫認為「不通則痛」,針刺感多屬「瘀血阻絡」或「火毒熾盛」所致,需結合局部與全身症狀綜合辨證。

此證雖以眼部為表現,實與臟腑氣血盛衰密切相關,臨床需詳察病因,對證施治。